2025年1月16日,昆山杜克大学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举办了2025年度首个在线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聚焦当前基层接种单位关注的“不同疫苗同时接种”的话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就国际、国内同时接种的实践与研究工作进行分享。
“当前我国共有14种免疫规划疫苗,30多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儿童的计划免疫程序十分复杂,排苗困难,而遇到接种禁忌的情况,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余文周博士在研讨会上发言指出。解决上述挑战的两大路径中,余文周认为第一是尽快加快我国联合疫苗的研发应用,但研发疫苗的过程相对漫长,另一个路径即基于循证证据,在中短期内推动多种疫苗的同时接种,减少家长和儿童前往接种门诊的频次,减轻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我国7岁以下的儿童需要接种大约25剂次的免疫规划疫苗,而如果加上补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儿童至少需要再多接种15剂次,家长往返门诊的总次数可能会达到30次,”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主任医师吴琳琳博士指出。
与会专家分享了国内外不同疫苗接种的相关研究,无论是针对儿童免疫规划中常见的疫苗如儿童用五联或六联疫苗,手足口疫苗(EV71),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肺炎球菌疫苗(PCV),百白破疫苗(DTaP)等,还是成人疫苗如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新冠疫苗等,不同的研究显示同时接种相比于单独接种效果相当,而且是安全的。
“疫苗在纳入我们的免疫规划前,就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同时接种的研究了,而当我们在社区里开展接种工作后,也会通过一系列的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持续收集和分析数据跟踪同时接种安全性的情况,”澳大利亚国家免疫研究与监测中心(NCIRS)副主任Nicholas Wood分享了澳大利亚应用同时接种策略的经验。
“一些家长会担心一次打好几针小孩会不会很痛苦,但与其每过几个月让孩子去打疫苗,不如去一次集中性疼几下,”Nicholas指出。美国费城儿童医院提供的疫苗宣教资料指出,有研究显示根据一种名为皮质醇的荷尔蒙的分泌情况来衡量,无论在同一次就诊中注射一针还是两针,儿童所承受的压力都差不多。此外,Nicholas也澄清了一些常见的对于同时接种的误解,例如同时接种多个疫苗并不会给孩子的免疫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高级顾问Lance Rodewald博士讲述了美国免疫规划中采用同时接种策略的经验。同时接种最初因消除麻疹行动而推出,接种人员需要充分利用每一个儿童访视的机会进行接种,来确保疫苗的覆盖率以及接种的及时性。“之后,这成为儿科免疫实践的标准,即接种人员应每次给儿童接种所有该打、能打的疫苗,”Lance指出。同时接种在常规免疫中应用外,还会在新疫苗引入、儿童疫苗补种、流感疫苗接种或国际旅行者疫苗接种等场景中应用。同时接种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非活疫苗是可以和其他的活疫苗或非活疫苗同时接种的,一些说明书明确或循证研究发现的例外的情况需要关注。
我国不同机构近两年也陆续开展了同时接种的相关研究,并鼓励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积极补充证据,并及时更新说明书。2022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布了《0~12月龄儿童联合疫苗使用和同时接种专家共识》。不同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指南,如天津市于2023年10月发布了《天津市多种不同疫苗同时接种技术指南(2023年版)》,广东省也有相关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然而,针对疫苗同时接种的相关证据仍显不足,此外疫苗不良反应补偿机制中免疫规划疫苗与非免疫规划疫苗的补偿模式与赔偿资金来源不同,对于补偿责任的认定等,是同时接种实践推广的关键阻碍之一。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循证研究外,我们希望能够呼吁不同的机构和科研单位,针对同时接种家长的接受度、疫苗犹豫、可接受的接种次数等具体问题开展调查,也需要对我们免疫接种服务的整体环境等作出进一步的改变。满足便利民众、减少接种人员工作负担与风险这两个目标,我们是能够推行好同时接种的政策的,“余文周博士在总结发言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