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常见癌症,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在过去的30年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在不断增加(图1)。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通过为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在适龄女性中开展宫颈癌筛查、及时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三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防控并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

(数据来源:全球疾病负担研究http://ghdx.healthdata.org/gbd-results-tool)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小型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是最常见的生殖道病毒。
病毒类型
根据致癌潜力,通常将HPV病毒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大类。低危型主要包括HPV6、11、30、42、43、44、61等,常导致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良性生殖器疣。高危型主要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包括女性的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肛门癌、口咽癌和男性的阴茎癌、肛门癌、口咽癌。其中HPV16/18是最主要的致癌亚型,约70%的宫颈癌病例与其相关。
主要传播途径
- 性传播途径,也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性或异性性行为中的黏膜接触均可造成感染;
- 母婴传播:常见于生殖道感染HPV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传给新生儿,如儿童呼吸道复发性乳头状瘤可能是患儿在分娩过程中从阴道分泌物获得HPV6/11感染所致;
- 皮肤黏膜接触:除子宫颈外,HPV也可感染身体其他部位:口腔、咽喉、皮肤和肛门等,并诱发相应的肿瘤。

图片来源:Crosbie, E. J., Einstein, M. H., Franceschi, S., & Kitchener, H. C. (2013).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 Lancet (London, England), 382(9895), 889–89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3)60022-7
感染过程(图2)
- 绝大多数HPV为无症状的一过性感染,产生轻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1),超过80%的感染可在6-24个月内被机体清除。
- 如果持续感染,则进展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即部分中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和重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
- 超过60%的CIN1会自然好转,只有约10%的CIN1在2-4年发展成CIN2、CIN3, 约1% CIN1可进展为子宫颈癌。
- 从高危HPV持续感染发展到子宫颈癌的时间各有不同,这一过程可能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高危人群
年轻的性活跃女性子宫颈部HPV感染率最高,感染高峰年龄在20岁左右,但绝大多数都会在短期内自愈。我国女性在40-45岁左右存在第二个HPV感染高峰,与大年龄段女性免疫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对新发和既往感染的清除能力下降有关。
有多个性伴侣或性生活频繁者、初次性生活年龄低的女性、男性性伴侣有HPV感染的女性、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都是HPV感染高危人群。
致癌危险因素
- 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类型及其致瘤性或致癌力,如HPV16、18是最主要的致癌亚型,约70%的宫颈癌病例与其相关;
- 个体的免疫状况。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妇女而言,发展为宫颈癌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免疫系统薄弱的妇女,例如感染艾滋病毒但未治疗者,则只需要5-10年时间;
- 合并感染其它性传播的病原体,例如导致单纯疱疹、衣原体和淋病的病原体;
- 生育次数多和初次生育年龄低;
- 吸烟。
参考文献: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