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进展
1. 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启动省级层面HPV疫苗免费接种
自2022年起,全国已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陆续实施或启动了针对适龄女生的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具体实施或启动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的地区情况详见表1。
相关内容:HPV疫苗惠民政策的区域探索及改善策略
研究进展
2. 中国家长对DTaP-HBV-IPV-Hib六联疫苗的接受度和支付意愿: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
本研究发表于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DTaP-HBV-IPV-Hib六联疫苗已在高收入国家广泛用于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然而,目前六联疫苗尚未在中国获批上市。本研究旨在探讨了家长对六联疫苗的接受度及支付意愿(WTP),在中国7个城市的16个疫苗接种诊所开展了横断面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在2023年4月28日至6月30日期间,共有581名0-6岁儿童的家长参与了调查;其中435名家长(74.87%,95% CI: 71.3%-78.4%)表示接受六联疫苗。居住地、家长教育水平、支付疫苗接种费用的经历及疾病知识得分是影响家长疫苗接种决策的主要因素。家长对全程4剂次接种的平均支付意愿为2266.66元(SD= 1177.1),中位数为2400元(IQR: 1600-2800)。儿童年龄(p <0.001)、家长教育水平(p =0 .024)以及感知的价格障碍(p <0.001)与支付意愿显著相关。
研究表明,家长对六联疫苗的接受度和支付意愿较高。如果家长需自费的金额减少,其接受疫苗的意愿可能会更高。因此,若疫苗被纳入医疗保险覆盖、由政府免费提供或降低其价格,家长的接受度可能会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为优化和调整中国的免疫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4.2333098
3. 27-45岁不同女性中的HPV疫苗行为和意图:共同临床决策的影响
本研究发表于 BMC Public Health,探讨了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针对27至45岁女性HPV疫苗接种共享临床决策(SCDM)建议的影响。SCDM涉及医患双方就HPV疫苗接种的利弊进行充分沟通,并共同做出决策。研究旨在了解该年龄段女性的HPV疫苗接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提供参考。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招募了324名27至45岁的美国女性。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1.1%的受访者至少接种了一剂HPV疫苗。多因素分析显示,27-29岁的年轻女性群体接种疫苗的可能性更高(调整比值比(AOR)=0.50;95% CI: 0.26-0.96),且这些女性更倾向于相信HPV疫苗的有效性(AOR=2.75; 95% CI: 1.33-5.71)。在未接种或不确定接种的女性中,54.8%表示未来有接种意愿。特别是过往宫颈癌筛查结果有异常或HPV检测阳性的女性,更倾向于接种HPV疫苗。此外,认为疫苗经过严格测试(AOR=2.28; 95% CI: 1.12-4.63)、认为自己有感染HPV风险(AOR=2.66; 95%CI: 1.16-6.05)、以及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讨论接种时感到舒适的女性(AOR=4.53; 95%CI: 1.59-12.88),未来接种的可能性更高。相比之下,曾有负面医疗经历并认为这些经历会影响其决策的女性,接种意愿则明显较低(AOR=0.40; 95% CI: 0.20-0.80)。
研究认为,为促进中年女性做出知情决策,可能需要加强对疫苗严格测试和审批过程的教育,提高对其感染HPV风险的认识,并鼓励她们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共同参与决策。此外,还应考虑为那些曾有负面医疗经历的女性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干预。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24-18740-2
4. 2005年至2019年南非全国主动实验室监测中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对各年龄段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发生率的长期影响:一项出生队列观察研究
本研究发表于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南非的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于2009年引入,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于2011年引入,均采用“2+1”免疫接种方案。研究基于2005至2019年的全国主动实验室监测数据,评估了PCV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IPD)的长期预防效果。
研究共纳入52,957例IPD病例,其中50,705例提供了年龄数据,包括9,398例(18.5%)2岁以下婴幼儿。结果显示,与无疫苗情况下的预期病例数相比,2019年2岁以下儿童的总体IPD发生率下降了76.0%(风险差异百分比,95% CI: -79.0%至-72.8%);其中,PCV7和PCV13的血清型IPD发生率分别下降了95.5%(-97.0%至-93.4%)和93.8%(-96.2%至-90.5%),而非疫苗血清型(NVTs)无显著变化。在25-44岁成年人中,总体IPD发生率下降了50.4%(-54.2%至-46.3%),PCV7和PCV13的血清型IPD发生率分别下降了86.1%(-88.7%至-83.1%)和77.2%(-80.9%至-73.0%),但NVTs增加了78.5%(56.8%至103.4%)。
64岁以上老年人总体IPD发生率下降了30.2%(-41.9%至-16.2%),但NVTs显著增加了234.9%(138.1%至379.4%)。研究表明,PCV在各年龄段中持续提供了长期的直接和间接保护效益,在24岁以上成人中NVTs的IPD有所增加。
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24)00263-8
5. 针对“百白破”抗原和Hib抗体的原发免疫和首次加强免疫后的持续性研究
本研究发表于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泰国自1977年以来将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计划,并自2001年起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作为婴幼儿的可选疫苗。研究对一项临床试验中的健康儿童进行了随访,在该试验中,儿童被随机分配接受五联疫苗(DTwP-HB-Hib)或六联疫苗(DTaP-IPV-HB-Hib)作为初级免疫(分别在儿童2、4和6个月龄时接种)及首次加强免疫(18个月龄时接种)。两组的儿童均在4岁时接受了Tdap-IPV疫苗作为第二次加强免疫。研究通过年度采集血样,评估了2至6岁儿童对白喉类毒素(DT)、破伤风类毒素(TT)及百日咳杆菌抗原(B. pertussis)抗体的持续性,并在第二次加强免疫后1个月对Tdap-IPV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抗体的持续性进行了至3岁的跟踪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共有105名接受六联疫苗的儿童和91名接受五联疫苗的儿童完成了本研究。两组在第二次加强免疫后均表现出针对DT、TT及百日咳抗原的抗体水平升高。所有儿童在第二次加强免疫后1个月均达到了抗DT和抗TT IgG的血清保护水平。在第二次加强免疫后,六联疫苗组的抗丝状血凝素(pertactin)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五联疫苗组(调整p值= 0.023),而五联疫苗组的抗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六联疫苗组(调整p值< 0.001)。尽管在第二次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有所下降,但相较于第一次加强免疫后,更多儿童维持了抗DT和抗TT IgG的保护性水平。
综上所述,Tdap-IPV疫苗在4岁儿童中诱导了显著的抗体反应,所有儿童在加强免疫后1个月均达到了抗DT和抗TT IgG的血清保护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wP接种组在第二次加强免疫后,抗百日咳毒素(PT)IgG水平显著高于aP接种组。该研究加深了对不同疫苗接种方案对儿童免疫反应影响的理解。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1645515.2024.2352909
编译整理:李周蓉、刘子祺
审核校对:张馨予
编辑排版: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