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xLab周报第94期

指南动态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

11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指南建议,所有 ≥6 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并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者;4)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聚集场所的居住人员及员工;5)孕妇;6)6~59月龄儿童;7)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8)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对于6月龄至8岁儿童,若既往无流感疫苗接种史,首次接种灭活疫苗时应接种2剂次(剂型统一,间隔≥4周),有接种史者则仅需接种1剂次;该年龄段接种减毒活疫苗无论既往史均为1剂次;而9岁及以上人群不论疫苗类型与既往史均仅需接种1剂次。通常接种流感疫苗 2~4 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最好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免疫接种,9~10 月一般是最佳的接种时间。上述时间内未接种的人群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同一流感流行季节,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

来源

中国疾控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m53ShkH7UmnxjiWnITxXlg

研究进展

1. 通过联合接种优化免疫程序:上海地区PCV13与轮状病毒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与成本效益分析

本文由王伟炳等发表于Vaccine,旨在评估在上海地区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与轮状病毒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与社会经济影响。研究采用前瞻性主动安全监测结合基于社会视角的经济学评价方法。安全性评估部分在上海市不同区域门诊开展,通过整群抽样招募2–6个月龄健康婴儿,依据家长意愿分为PCV13单独接种组、轮状病毒疫苗单独接种组或同期联合接种组,随访并记录接种当日及7天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济学评价采用成本最小化分析(CMA)与预算影响分析(BIA),核算内容涵盖直接医疗成本、直接非医疗成本与间接成本,并开展敏感性分析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

研究显示,2023年上海市共为两岁以下儿童接种了166,776剂次PCV13疫苗和244,999剂次轮状病毒疫苗。研究共纳入91,576名两岁以下儿童,主动监测数据显示,PCV13单独接种组、轮状病毒单独接种组及联合接种组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2%、4.35%与4.1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注射部位不良事件罕见,且未发现严重安全信号。经济学分析显示,部分剂次联合接种具备成本效益:与现行单独接种方案相比,同时接种1剂、2剂和3剂疫苗的总成本分别下降2.29%、2.20%和1.07%,单个受种者成本最大降幅约10.06%。成本节约主要体现于直接非医疗成本与间接成本的下降,其降幅分别约为44.2%与49.4%,其中交通与照护相关支出的减少是主要驱动因素。

研究指出,与单独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和PCV13疫苗相比,同时接种安全性良好,且可优化免疫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家庭就诊次数,从而降低家庭成本。该策略对于提升高人口密度城市免疫规划效率和可持续性尤为重要。

原文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5.127880

2. HPV疫苗接种在外阴及阴道HPV相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癌症中的一级与三级预防效果:一项系统综述

本文发表于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旨在系统评估四价(qHPV)及九价(9v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外阴与阴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VIN/VaIN)及相关癌症的一级与三级预防中的有效性。研究遵循PRISMA指南系统检索了随机对照试验及观察性研究,最终纳入11项研究,其中7项聚焦一级预防、4项涉及三级预防。主要结局指标包括HPV相关高级别病变及癌症的发生率与治疗后复发率。

结果显示,在未感染人群中,四价HPV疫苗对HPV16/18相关VIN/VaIN及癌症的一级预防效果显著,按方案分析保护效力达100%,意向性分析中保护效力为71%。九价疫苗进一步将防护范围扩展至HPV 31/33/45/52/58五种高危型别,总体防护率超过94%。真实世界研究亦证实,疫苗接种后外阴及阴道癌发病率显著下降,尤以年轻女性群体为著。美国数据显示25–34岁女性接种疫苗后阴道癌发病率下降了 65%。在三级预防方面,部分研究表明疫苗接种或有助于降低治疗后HPV相关病变治疗后的复发风险,但Meta分析未观察到总体显著差异,提示仍需更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此外,所有研究均显示HPV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以轻度局部反应为主,严重不良事件罕见。

综上所述,HPV疫苗在预防外阴与阴道高级别病变及相关癌症方面效果明显,特别是在HPV暴露前接种的一级预防效果最为显著,且疫苗保护效力在接种后至少十年内保持稳定。尽管疫苗接种在降低治疗后复发风险方面显示出潜在作用,但目前支持三级预防效果的证据有限。

原文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5.2567704

3. 成人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可接受性:一项文献综述研究

本文发表于Influenza and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该研究通过系统综述现有文献,旨在评估成人疫苗联合接种的反应原性及其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团队在Medline数据库系统检索了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及百白破(Tdap)疫苗等联合接种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结果,同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筛选。

结果显示,在所评估的所有疫苗组合中,成人疫苗联合接种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至中度,持续时间短暂,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疲劳或头痛。部分研究显示,联合接种疫苗可能略微增加疫苗的反应原性,但严重不良事件或安全信号罕见。免疫原性方面,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联合接种对任何一种疫苗的免疫反应均无显著影响,也未观察到对免疫应答产生显著干扰。具体表现为流感疫苗与RSV疫苗的联合接种在所有年龄组均维持良好免疫原性,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分别与流感疫苗同时接种,以及孕妇中新冠疫苗与Tdap疫苗的联合接种,均未出现安全信号或免疫干扰。

研究显示,成人疫苗联合接种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公共卫生策略,其获益大于风险。该策略不仅提高了接种者的便利性,减少了漏种机会,并有助于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原文

https://doi.org/10.1111/irv.70090

4. 2025–2026年度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流感疫苗最新循证综述

本文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旨在评估美国已获批的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和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以及流感疫苗有效性、免疫效果及安全性,为2025-2026年流行季的免疫决策提供依据。

研究通过系统检索共纳入511项符合标准的研究。结果显示,针对XBB.1.5变异株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在成人中预防住院的合并疫苗有效性(VE)为46%(95% CI:34%–55%,队列研究)与50%(95% CI:43%–57%,病例对照研究);在免疫功能低下成人中有效性为37%(95% CI:29%–44%)。

孕妇接种RSV疫苗(用于婴儿保护)、婴儿使用nirsevimab以及60岁及以上成人接种RSV疫苗,预防住院的疫苗有效性均不低于68%。流感疫苗在18-64岁成人中预防住院的合并VE为48%(95% CI:39%-55%),在儿童中为67%(95% CI:58%-75%)。安全性方面,本综述与既往评估一致,未发现严重安全信号。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相关心肌炎在男性青少年中的报告发生率为1.3–3.1例/10万剂,延长接种间隔可降低该风险。在老年人群中,RSVpreF疫苗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报告关联为每百万剂18.2例的超额风险。妊娠32–36周接种RSV疫苗未观察到与早产的显著关联。

研究表明,在2025-2026年流行季,接种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疫苗具备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原文

https://doi.org/10.1056/NEJMsa2514268

5. 混合融资能否成为全球健康危机的解方—基于预先市场承诺、疫苗债券与配套基金的实证

研究本文发表于 Global Public Health,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系统评估了“混合融资*”(Blended Finance)在全球健康领域的实际作用,重点探讨了疫苗债券(vaccine bonds)、预先市场承诺(advanced  market commitment, AMC)与配套基金(matching funds)三类混合融资工具的运作机制、成本与对中低收入国家及公共资助者的实际效益。

研究首先进行系统化的财政数据分析,其次对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国际金融融资机制(IFFIm)等年度报告与评估文献进行梳理,并通过与16位参与或研究相关机制的全球卫生融资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对难点与争议进行核实。

研究显示,IFFIm通过将未来援助国承诺转化为资本市场担保,发行疫苗债券以实现资金提前变现,为疫苗采购提供可预测现金流。该机制在早期阶段显著支持了Gavi的疫苗采购与市场风险分担,但其存在融资成本高昂、透明度不足与政策灵活性丧失三重结构性缺陷;AMC作为“拉动型”补贴旨在通过未来采购担保激励疫苗研发与供给,但其实施效果存在显著争议。以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AMC为例,评估显示其未能加速新产品研发(首款疫苗较预期延迟5年上市),且约83%的补贴资金流向辉瑞与葛兰素史克等少数跨国企业,此外,该机制对降低疫苗价格的证据不足(PCV至今仍为Gavi采购中最昂贵的疫苗之一),其成本效益因药企拒绝公开生产成本而难以准确评估;配套基金试图通过1:1配捐机制杠杆化私人捐款以放大公共资金,但实际成效有限。

研究指出,实践层面揭示三类混合融资工具存在成本高昂与效能存疑的特征—其过高成本主要惠及大型企业、私人投资者及中介机构,而对中低收入国家潜在受益者及公共捐助方的实际效益尚未明确。

*混合融资(Blended Finance)是指公共部门及慈善部门通过金融手段,旨在“调动”“吸引”或“挤入”原本无法用于发展目的的私人投资的一种融资模式。

原文

https://doi.org/10.1080/17441692.2025.2468338

编译整理:邓天怡

审核校对:李周蓉 刘子祺

排版编辑:李睿彤

其他周报

代表性地区的基本情况、接种政策及效果、宣传推动情况

(1) 成都市

 

基本情况

成都市2022年度GDP为20817.5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七。成都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成都市宫颈癌综合防控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3-14岁在校且无HPV疫苗接种史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进口二价0-1-6三剂次、进口四价0-2-6三剂次。资助政策为国产二价疫苗(沃泽惠)免费,其它疫苗补贴600元/人,并自付20元/剂接种费。疫苗接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学校所在地预防接种单位负责。截至2022年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达90.04%[14]。

宣传推动

成都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讲座、知晓日、义诊咨询、专题课程、专题活动等,载体包括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等,覆盖相关医疗机构300余、社区300余个、和公众场所90余个。面向适龄女孩及监护人、适龄女性及全体市民开展广泛宣教,宣传材料发放至近9万名群众,讲座活动覆盖近2万名群众。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其它女性常见疾病防控等。

(2) 济南市

 

基本情况

济南市2022年度GDP为12027.5亿元,位列全国城市排名20。2021年,济南市出台《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一济南市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4周岁且无HPV疫苗接种史的在校七年级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资助政策免费接种。疫苗接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安排分班级分时段前往学校所在地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接种。截至2022年1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达
94.4%[15].

宣传推动

济南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采访、线上线下专题活动,载体包括网络媒体、纸媒、科普展板、宣传手册、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济南HPV疫苗接种手册,宣教人群广泛涵盖全体市民,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等知识。

(3) 鄂尔多斯市

 

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2022年度GDP为5613.44亿元,全国地级市第45位。2021年,鄂尔多斯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鄂尔多斯行动创新模式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2020年8月,鄂尔多斯市在准格尔旗率先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目标人群为全市当年13-18岁在校且无HPV疫苗接种史女生。免疫程序为进口二价0-1-6三剂次,

2023年起调整为13-14岁女孩0-6二剂次。资助政策为疫苗免费,自付20元/剂接种费。组织方式为疫苗接种服务中心根据任务安排联系学校,有规划的通知适龄女孩前来完成HPV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1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接近70%[16]。

2022年8月,启动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高三女生接种四价和九价HPV疫苗的试点工作,利用暑假时间展开接种,力争在2023年年底达成90%的接种目标[17]。自鄂尔多斯之后,由政府主导的HPV疫苗惠民行动在多地等涌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多主体参与到HPV疫苗支持项目,如慈善总会、医院、妇联等为主体单位牵头组织开展了一些公益活动。

宣传推动

鄂尔多斯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讲座、知晓日、义诊咨询、专题课程、专题活动等,载体包括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等,宣教人群广泛涵盖在校女孩及监护人,适龄女性及全体市民。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其它女性常见疾病防控等。

(4) 西安市

 

基本情况

西安市2022年度GDP为11486.51亿元,排名全国第22位。2021年,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全市年龄满13周岁(初中)在校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进口二价0-1-6三剂次,进口四价和进口九价0-2-6三剂次。接种政策为自愿自费。各区(县)合理设立HPV疫苗专项疫苗接种门诊承担接种任务,并及时将接种信息统一录入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平台。

宣传推动

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宫颈癌综合防治宣传方案》(市健办发〔2022〕12号)。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义诊等形式,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公众号、报纸等载体普及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

(5) 西藏自治区

 

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2022年度GDP为2132.64亿元,经济总量整体规模相对其他省份较小,人均GDP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2022年出台《西藏自治区妇女“两癌”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3-14岁在校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资助政策为免费。由学校组织,接种者在商定接种时间携带个人身份证明材料与法定监护人一同前往定点接种单位接种。

宣传推动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对适龄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种工作的意义及内容进行广泛宣传。

近年来各地HPV疫苗惠民项目信息

“疾病负担”指标解读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 BOD)是指疾病造成的失能(伤残)、生活质量下降和过早死亡对健康和社会造成的总损失,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

 

在疾病的流行病学方面,衡量疾病负担的常用指标包括传统指标和综合指标。

 

传统指标

传统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包括:用于描述和反映健康状况与水平的常规指标,如死亡人数、伤残人数和患病人数等绝对数指标;以及用来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疾病分布差异的指标,如发病率、伤残率、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和住院率等相对数指标。

 

上述传统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基本上只考虑了人口的生存数量,而忽略了生存质量,不够全面;但优势在于资料相对计算方便,结果直观,可用于各种疾病的一般性描述。

 

综合指标

疾病负担不等同于死亡人数,综合指标弥补了传统指标的单一性,且可以让各种不同疾病造成的负担之间相互比较。

 

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通过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来估计疾病负担的大小。但忽略了疾病造成的失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将死亡和失能相结合,用一个指标来描述疾病的这两方面的负担。它包括因早死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L)和因伤残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D),即DALY=YLL+YLD。目前,DALY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最具代表性、运用最多的疾病负担评价指标。

 

健康期望寿命(HALE):指具有良好健康状态的生命年以及个体在比较舒适的状态下生活的平均预期时间,综合考虑生命的质量和数量两方面。

 

 

随着疾病负担研究的深入,其测量范围从流行病学负担扩大到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详细见:疾病的“经济负担”怎么计算?

 

参考资料:

陈文. 卫生经济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李茜瑶,周莹,黄辉等.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5):777-780.

什么是“年龄标化”?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年龄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发病率为例,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癌症新发病例的情况。由于年龄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

 

如果两个国家的人群年龄结构相差很大,例如A市老年人口比例更大,B市年轻人口占比更高,直接比较两地癌症发病率的高低,我们不能确定发病率较高的市,是因为年龄构成不同还是因为其他影响因素(如饮食习惯、环境等)所导致。因此,需要用“年龄标化”的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处理数据,排除年龄影响因素的干扰,再来比较两地的发病率数据。

 

以发病率为例,即把原始数据套到一个“标准年龄结构人群里”,计算出”年龄标化发病率“,这样人群结构不同的A市和B市,就能在同一个指标尺度下进行“发病率”比较。年龄标化通常有“中标率”,即我国各地基于某一年份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构成作为标准计算,国内不同地区的疾病数据比较采用的是“中标率”;另一种是“世标率”,即用世界标准人口构成机型标化计算,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指标比较。

 

同样地,以死亡率为例,应特别注意各之间地人口构成的差异。用标准化死亡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甲、乙两地在未标化前的肺癌死亡率相同,但实际上乙地人群的肺癌死亡率要明显地高于甲地,其原因在于甲地男性老年人口居多,而肺癌的死亡率又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所以用未标化率进行比较时,就会得出甲乙两地肺癌死亡率相同的错误结论。

 

参考资料:

 

张科宏教授:年龄标化的患病率 – 丁香公开课 (dxy.cn)

科学网—癌症(粗)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的区别 – 杨雷的博文 (sciencenet.cn)

WHO年龄标化死亡率定义及计算方法

沈洪兵,齐秀英. 流行病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疾病的“经济负担”怎么计算?

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的费用。通过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可以从经济层面上研究或比较不同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总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无形疾病经济负担。

直接经济负担:指直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总费用,包括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和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两部分。直接医疗经济负担是指在医药保健部门购买卫生服务的花费,主要包括门诊费(如挂号费、检查费、处置费、诊断费、急救费等)、住院费(如手术费、治疗费等)和药费等。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包括和疾病有关的营养费、交通费、住宿费、膳食费、陪护费和财产损失等。

间接经济负担: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和社会带来的有效劳动力损失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具体包括:劳动工作时间损失、个人工作能力和效率降低造成的损失、陪护病人时损失的劳动工作时间、精神损失等。

无形经济负担:指患者及亲友因疾病在心理、精神和生活上遭受的痛苦、悲哀、不便等生活质量下降而产生的无形损失。

 

参考资料:

陈文. 卫生经济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李茜瑶,周莹,黄辉等.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5):7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