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秋冬时节,流感病毒如约而至,不仅威胁个人健康,也为社会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沉重负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正值流感季,我们将陆续推出2期专题周报,集合我们过往收集整理的流感疫苗相关的科学证据、实施和干预经验总结(主要为中国本土证据),为疾控及卫生管理部门在流感疫苗接种实施、健康教育和政策倡导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 儿童
1. 不同免疫状态下 3-8 岁儿童接种 1 剂与 2 剂四价流感疫苗的比较
对于以前接种过两剂或两剂以上流感疫苗的 3 至 8 岁儿童,每年接种一剂季节性流感疫苗足以起到保护作用。研究建议初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应接种两剂疫苗以获得最佳免疫效果。研究采用开放标签、自身配对临床试验,在考虑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史的情况下,评估接种一剂或两剂QIV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有既往流感接种史的A组中,首剂接种后所有四种毒株(H1N1、BY、BV)的几何平均抗体滴度(GMT)均显著升高,接种第二剂后,H1N1和BV毒株的GMT略有下降。在初次接种组中,所有毒株在首剂接种后均出现明显抗体应答,第二剂接种后,四种毒株的GMT进一步上升。所有组别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https://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4.082
2. 中国3-17岁儿童流感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在中国3-17岁儿童和青少年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研究采用III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结果显示,在安全性方面,疫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 625 人(41.7%)和 591 人(39.4%)发生了不良反应。 鼻塞(P = 0.032)、头痛(P = 0.045)和肌肉疼痛(P = 0.047)的频率在疫苗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在免疫原性方面,疫苗组和安慰剂组针对所有类型流感病毒的基线血凝抑制抗体滴度(HI GMT)值相当。接种疫苗后,疫苗组所有病毒类型的GMT值均高于安慰剂组。疫苗相关病毒血清型的几何平均倍增 (gMFI)值也高于安慰剂组。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4.126653
3. 中国儿童新型鼻喷减毒活流感疫苗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IV期临床试验
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V期临床试验设计,系统评估了国产鼻喷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Ganwu®)在3–17岁儿童人群中的保护效力与安全性。该疫苗预防实验室确诊流感的总体有效性为46.8%(95% CI:25.8%–61.9%)。亚型保护效力方面,A/H1N1、A/H3N2和B/Victoria分别为30.4%、55.1%及84.6%。疫苗组实验室确诊流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R=0.53,95% CI:0.38–0.74)。此外,该疫苗对ILI的保护效力为15.2%(95% CI:-2.3%–29.7%)。安全性良好。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5.127268
二. 孕妇
1. 甘肃省妊娠期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孕妇流感样疾病保护效果的真实世界数据回顾性队列研究
本研究基于甘肃省电子病历系统和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构建了2019-2021年流感季妊娠期接种流感疫苗的孕妇和分娩后6个月内发生ILI的回顾性匹配队列。在妊娠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孕妇ILI的发病率,特别是针对30-45岁孕妇的保护效果更为显著。妊娠期接种流感疫苗的孕妇ILI发病率为4.70%(54/1150),未接种者为6.91%(16,990/245,754),调整后的接种流感疫苗总体保护效果为33.55%(95%CI:12.71%-49.41%)。
https://doi.org/10.19914/j.CJVI.2024071
2. 孕产妇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婴儿流感相关住院和急诊就诊的有效性
研究使用了2016至2020年间美国7个儿科机构的数据,共纳入3764名婴儿参与(223名为流感阳性),其中2007名(53%)的母亲在孕期接种了流感疫苗。整体疫苗有效性为34%(95% CI: 12%, 50%),对流感相关住院的保护率为39%(95% CI: 12%, 58%),对急诊就诊的保护率为19%(95% CI: -24%, 48%)。对于3个月以下婴儿,有效性为53%(95% CI: 30%, 68%)。在第三孕期接种的母亲对预防婴儿流感的有效性为52%(95% CI: 30%-68%),而在第一或第二孕期接种的有效性为17%(95% CI:-15, 40%)。
国际证据: https://doi.org/10.1001/jamapediatrics.2023.5639
3. “5Cs”犹豫量表在孕产妇流感疫苗接种中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于2024年1-3月在全国9个省级行政对2035名孕产妇开展横断面调查,研制的量表可作为评估中国孕产妇流感疫苗犹豫程度的标准化评估工具。研究显示,中国孕产妇在“集体责任”维度得分最高(2.73±0.63),而“自满”(2.16±0.69)和“制约”(2.17±0.69)维度得分最低,提示公众虽普遍认可疫苗的社会价值,但对流感疾病风险认知不足,疫苗接种服务可及性存在障碍。
https://doi.org/10.1186/s40249-025-01295-8
4. 孕妇流感疫苗接种与胎儿死亡相关风险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采用美国Optum Labs数据仓库的去识别化国家级行政索赔数据开展分析,结果显示,31.4%的研究对象有流感疫苗接种记录,其中10.0%仅在妊娠前接种,17.8%仅在妊娠期间接种,3.6%在妊娠前后均有接种。与未接种人群相比,孕期接种疫苗的流产风险降低了39%(调整后风险比aHR=0.61;95% CI: 0.50, 0.74)。医学终止妊娠和死胎的风险分别为HR=0.69(95% CI: 0.45, 1.03)和aHR=0.99(95% CI: 0.76, 1.30),在妊娠前后均接种疫苗的女性中,也观察到类似结果。妊娠前接种疫苗与流产、医学终止妊娠或死胎之间无关联。
国际证据: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4.126256
5. 孕妇流感疫苗知信行研究:一项基于横断面研究的系统综述
孕妇常见接种障碍包括对副作用的担忧、疫苗有效性误区、可及性障碍、时间成本以及特定文化禁忌等。多数孕妇虽具备流感的基本知识,但在传播方式、孕期并发症风险以及疫苗安全性方面的认知仍存在明显不足。例如,新加坡的一项研究显示,90%的孕妇知晓流感由病毒引起,但46%误认为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手段;在中国,86.3%的受访者担忧疫苗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几乎所有研究一致指出,医务人员的推荐是影响孕妇接种行为的关键因素。
国际证据: https://doi.org/10.3390/healthcare13111290
三. 老年人群
1. 流感疫苗接种与老年共病患者卒中短期风险的关联: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在上海四个区开展的人群队列研究显示,流感疫苗接种与卒中风险降低显著相关。经多变量调整后的Cox回归分析显示:2017-2018流感季调整后风险比(aHR)为0.27(95%CI:0.10-0.73),2018-2019流感季aHR为0.46(95%CI:0.21-1.02)。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结果(RR=0.26,95%CI:0.10-0.70)与Cox模型结果一致。此外,流感疫苗接种可使慢性病患者1年内卒中风险降低54%-73%。
https://doi.org/10.1111/jch.70044
2. 慢性病患者接种灭活四价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多糖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评估
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非劣效性设计,将480名≥60岁受试者随机分配至灭活四价流感疫苗(IIV4)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疫苗联合接种或单独接种组。免疫原性分析显示,接种后28天:流感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比值(慢性病组/健康组)在全人群中为1.04–1.37(95%CI下限均>0.5);联合接种人群为1.02–1.39。肺炎球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比值范围在全人群中为0.87–1.12;联合接种人群为0.97–1.33,均符合非劣效性标准;慢性病组与健康未报告疫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
https://doi.org/10.3389/fimmu.2025.1624095
3. 流感疫苗接种对老年人群流感相关住院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研究基于基于中国台湾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NHIRD)开展评估,纳入200万以上的人群的数据,显示流感疫苗在真实世界老年人群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保护效果,可将流感相关住院风险降低14%(95% CI: 10%-18%),且这一保护效力在不同年龄、虚弱状态及流感风险人群中保持一致,并能够有效减少严重流感事件(如住院)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疫苗保护效力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疫苗效力在75岁以上及体弱人群中有所减弱,且在接种后流感季节内逐渐下降,强调持续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5-03955-w
四. 特殊健康状态人群
1. 流感疫苗接种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研究(PANDA II):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多地区、季节性、基于医院的集群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多地区、季节性、以医院为基础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对因急性心衰住院的患者出院前实施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12个月内全因死亡或再入院风险,且安全性良好。研究中,干预组采用“院内流感疫苗接种”策略,常规治疗组则按常规告知患者自行前往社区自费接种流感疫苗。结果显示,干预组疫苗接种率为94.4%,对照组为0.5%。疫苗接种组患者的主要复合结局(全因死亡+全因再入院)发生率为41.2%(1378/3342),常规治疗组为47.0%(1843/3919),比值比(OR)为0.83(95% CI 0.72–0.97;p=0.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1485-0
2. 高血压人群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后不良事件的恢复情况分析:一项基于人群的药物警戒研究
高血压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主要面临注射部位反应导致的短期恢复延迟,但整体安全性良好。研究提取了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中4647名高血压患者的6380例疫苗相关AEs数据,将其划分为“恢复组”与“未恢复”两组。结果显示,非严重AEs占比90.3%,且多发生在接种后48小时内。注射部位反应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恢复延迟的主要不良事件类型。
国际证据: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10474
3. 接种流感疫苗的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的预后: 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基于一项在中国台湾开展的基于2008年至2013年健康保险数据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对于因糖尿病住院的患者,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糖尿病控制不佳、有既往糖尿病住院史或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健康获益更为显著。研究中,接种流感疫苗患者在30天内的院内死亡风险降低(OR 0.75,95% CI 0.66–0.84),并且并发肺炎(OR 0.92,95% CI 0.87–0.97)、败血症(OR 0.83,95% CI 0.79–0.88)、泌尿道感染(OR 0.94,95% CI 0.90–0.97)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 0.29,95% CI 0.27–0.3)的风险亦显著下降。
https://doi.org/10.1016/j.diabres.2022.109930
五. 全人群
1. 2023/2024年流感流行季杭州市流感疫苗对因流感样疾病(ILI)就诊病例的保护效果研究
在2023/2024年杭州市流感流行期间,流感疫苗提供了中等程度的保护效果。特别是IIV3在预防乙型流感感染方面表现优异。在参与研究的157,291名ILI病例中,有56,704人(36%)检测结果为流感阳性。调整后流感疫苗总体有效性(VE)为48%(95%CI: 46%–51%)。其中,三价灭活疫苗(IIV3)的总体VE最高,为59%(95% CI: 50%–66%),其次是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3)(VE = 53%,95% CI: 42%–62%)和四价灭活疫苗(IIV4)(VE = 47%,95% CI: 45%–50%)。值得注意的是,在预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方面,IIV3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IIV。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4.2435156
2. 中国浙江预防高强度流感流行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最佳策略:传播动态和卫生经济模型综合分析
研究利用流感周度监测数据,估算2018至2023年我国浙江省流感发病率,构建“易感-接种-感染-康复-易感(SVIRS)”传播动力学模型模拟流感传播规律,采用决策树模型评估七种接种策略对高发强度流感疫情的预防效果。模型模拟显示,将全人群疫苗接种率提升至36.17%可有效阻断疫情发展为高强度流行。在各类疫苗追加分配策略中,优先覆盖0~14岁和60岁及以上人群的效果最为显著。该策略可使每周峰值发病率从实际观测的18.283/10万降至预测的4.228/10万,人均节约成本23.45元,并获得0.0102质量调整生命日(QALDs)的人均健康收益。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25-23648-6
排版编辑:李睿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