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秋冬时节,流感病毒如约而至,不仅威胁个人健康,也为社会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沉重负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正值流感季,我们将陆续推出3期专题周报,集合我们过往收集整理的流感疫苗相关的科学证据、实施和干预经验总结(主要为中国本土证据),为疾控及卫生管理部门在流感疫苗接种实施、健康教育和政策倡导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实施与干预
一. 策略与服务
1. 政府民生项目:中国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浙江省案例
浙江省自2020年起将7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流感疫苗接种纳入省级民生实事项目(部分地区扩展至60岁及以上人群)。截至2024年,项目已实现全省区县全覆盖,累计惠及190万老年人,接种满意度超99%。海盐县作为率先试点地区之一,自2019年起实施该项目,采用“政府主导—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村民小组长”的三级网格化组织动员模式,实现覆盖人群逐年扩大。2019–202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达61.0%,显著高于全省同期水平(36.4%)。其成功经验包括科学规划、跨部门协同、基层网格动员与数字工具融合等,具备可复制性。
https://doi.org/10.3389/fpubh.2025.1571499
2. 成人疫苗接种点选址偏好及驱动因素:中国30个省的横断面研究
研究参与者普遍偏好便利性高、服务高效、价格透明且环境舒适的接种地点。35-44岁年龄组、月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上、以及曾经接种过除新冠疫苗外的其他疫苗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接种地点。流感、带状疱疹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地点的选择呈现出一致的模式;大多数参与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服务满意度分析表明, 已接种流感疫苗者对预约系统、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的满意度高于未接种者。疫苗决策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知到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不关心服务费用,受便利性影响以及接受医生建议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可能性更高。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4.2442104
3. 增加儿童疫苗接种覆盖率可减少全年龄段流感病例:一项基于智能体的模型研究
提高学龄儿童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可有效降低全人群的流感感染和住院风险。研究显示,学龄儿童接种率每提高5%,其流感病例减少3.2%,全人群流感病例同步下降3.3%;若接种率提升15%,儿童和全人群流感病例降幅可分别达10.9%和11.6%。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两个关键机制:一是儿童作为流感病毒传播的主要节点,其免疫水平的提升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二是采用鼻喷疫苗三价配方(LAIV3)可能比传统四价疫苗(LAIV4)具有更高的保护效果。
国际经验: https://doi.org/10.1016/j.jinf.2025.106443
二. 医务人员
1. 中国医护人员开具流感疫苗处方的现状、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2024年世界流感大会专家意见征集平台开展的全国性横断面调查(2024年7月3日-10日)。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医护人员中有68.8%(778/1131)表示愿意开具流感疫苗处方,社区医护人员中该比例为61.9%。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有流感疫苗接种史的医护人员更倾向于提供疫苗处方(调整后比值比 [aOR] = 0.30,95% CI: 0.23–0.39,P < 0.001)。激励机制被证实能显著提升处方提供意愿,包括奖金奖励和纳入月度/年度绩效考核。在疫苗接种传播策略方面,63.4的医护人员认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是提高公众疫苗认知最有效途径。
https://doi.org/10.1186/s41256-025-00430-0
2. 探索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的障碍和建议
研究在在山东省四个城市(济南、青岛、济宁和潍坊)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和乡镇卫生院(12家)进行,多数医务人员(86%)愿意接种流感疫苗,32.2%认为自己不会主动推荐疫苗。对接种疫苗益处和风险的认知、疫苗信心和疫苗的可及性会影响医务人员的接种行为,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医务人员更愿意向他人推荐接种流感疫苗。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4.2352916
三. 学校接种
1. 消除北京学校流感疫苗接种障碍的实施策略
学校流感疫苗接种计划(SLIV)的实施的促进因素包括便捷的接种渠道、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权威机构的自上而下的指导、以及将SLIV纳入学校日常工作流程。主要障碍则为家长对疫苗的误解、疫苗供应和接种日期协调不力,及缺乏计划和接种信息。针对这些障碍,文章提出了数项系统、学校和消费层面的实施策略,包括制定详细的实施蓝图、培训学校的实施者、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互动等。
https://doi.org/10.1186/s43058-023-00501-8
2. 北京市某区中小学教师对流感和流感疫苗的认知、感染现状、疫苗接种及相关因素调查
2024年4月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从北京市某区51所小学与40所中学中各抽取5所学校,通过问卷开展横断面调查。中小学教师对流感的感知敏感性(如认为学校流感疫情风险高:91.38%)和感知严重性(如感染后影响教学:88.41%)认知较高;认为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的比例为67.59%,但对疫苗安全性的认知存在不足,48.00%的教师担忧接种后产生不良反应。在接种意愿方面,医生推荐(aOR=2.62)及为教师提供免费接种服务(aOR=10.26)可显著提高教师接种意愿。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2338-20241224-00821
四. 公众与社区
1. 美国CDC流感疫苗接种宣传策略凸显疾病减轻信息的传播价值研究
美国疾控中心(CDC)在2023–2024流感季针对孕妇与家长群体开展流感疫苗接种专项宣传活动,“Wild to Mild”(从重症到轻症)宣传策略强调疾病的减轻来成功重塑公众对流感疫苗益处的期望。在后疫情时代愈发复杂的疫苗传播环境背景下,基于科学证据强调”病程减轻”效应并融合文化适应性元素的传播策略,可显著提升特定人群的疫苗接种意愿。
国际经验: https://doi.org/10.1080/10810730.2025.2453840
2. 2020 – 2022年上海市老年人流感重复接种特征及影响因素
尽管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率偏低,反复接种率有所提高。2020年至2022年期间,上海注册老年人群的流感疫苗平均接种率为4.1%,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重复接种率从2020年的28.35%上升至2021年的63.53%和2022年的64.38%。促进重复接种的因素包括:通过社区卫生中心管理、上海户籍、高龄老年人(70岁及以上)。研究还表明,重复接种流感疫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4.2364480
3. 瞬时干预对中国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的有效性:从意愿到行动
该研究在山东开展,对于初始接种意愿较低的老年人,通过播放一段由中国疾控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作的2分钟流感宣传视频实施生态瞬时干预(EMI),视频内容涵盖了流感的基本信息及疫苗接种的必要性。老年人观看视频后,再次通过问卷评估其接种意愿。经过瞬时干预后,愿意接种流感疫苗的老年人比例上升至79.8% (95 % CI 78.4%-81.2%),增加了18.5 % (95 % CI 16.3 %-20.7 %)。流感疫苗接种率也从干预前的40.4% (95 % CI 38.5 %-42.3%)上升至53.9%,增加13.5% (95 % CI 10.9 %-16.2 %)。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4.05.032
4. 通过社区参与加强疫苗接种:来自中国的证据
研究利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开展分析,接到社区通知的人相比未接到通知的人更有可能接种COVID-19疫苗(100% vs 53.3%),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也显著较高(2.7% vs 1.9%)。机制分析表明,社区通知通过提高人们对疫苗效益的认知,促使更多人接种疫苗。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社区参与对老年人、低学历者和经济状况较差人群的影响尤为显著。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61583-5
5. 学龄前儿童父母与祖辈照护者在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及决策中的差异:一项比较研究
祖父母对自身及孙辈的流感疫苗接种均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和更高的接种意愿。研究基于自编IVH量表及疫苗犹豫决定因素矩阵,分析影响两组人群接种态度与决策的关键因素。父母组IVH得分为32(IQR: 28–36),显著高于祖辈组的30(IQR: 25–33)(p < 0.001),表明祖辈对流感疫苗接种持更为积极的态度。强制接种政策对两组人群的接种态度均有正向影响,充足的疫苗供应是两组共同的重要促进因素。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5.127696
五. 需求预测与预警
1. 优化流感疫苗分配:基于公共卫生规划的需求预测分析方法
研究回顾分析了梅奥诊所多个区域过去4个流感季的疫苗接种数据,包括电子健康记录、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和库存记录。通过分析发现,约68%的四价流感疫苗和85%的高剂量疫苗在每年8月至11月期间完成接种。基于这一时间规律,团队开发了一套预测算法,重点计算两个关键参数:早期接种比例(8-11月)和剩余季度的需求调整系数。通过对比2023-2024年流感季的实际数据与测算结果,预测模型展现出显著优势。区域3和5的四价疫苗订购量与接种量误差率低于10%。与传统方法相比,新策略节省了超过100万美元成本,同时避免了疫苗短缺风险。
国际经验: https://doi.org/10.1093/ajhp/zxae336
2. 季节性流感疫苗需求规划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对德国体系的启示
德国流感疫苗供应方面存在需求预测可靠性不足、行政流程复杂、订单缺乏约束性、医务人员财务风险过高、疫苗浪费严重及疫苗补货机制不完善等多重挑战。研究指出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经验优化德国的流感疫苗需求规划:澳大利亚实行跨州疫苗需求预测及严格的疫苗登记制度;加拿大依靠联邦-省级批量采购协调疫苗分配并有效利用剩余库存;英国通过ImmForm在线平台实现集中订购与实时监测;美国鼓励采用预订单模式以减少供应链延迟;瑞士建立疫苗库存紧急调配机制;新加坡则通过公私合作方式优化疫苗分配。
国际经验: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25-22420-0
3. 探索百度指数与流感样病例(ILI)之间的滞后相关性:2014—2019年
研究收集了2014年4月至2019年3月30个省级行政区的流感样疾病发生率(ILI%)数据和百度指数数据,发现百度综合指数与ILI%之间的滞后相关性显著,滞后中位数为0.5天。预防指数和症状指数对ILI%的反应更快,滞后中位数为-9和-0.5天,而普通指数和治疗指数的滞后中位数为0和3天。未来可探索基于预防指数和症状指数的预测模型,以预测流感流行并提供早期预警。
https://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4.084
排版编辑:李睿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