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xLab周报第86期

政策动态

1. 准格尔旗实施全民疫苗接种惠民政策:多类非免疫规划疫苗最高享60%政府补贴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近日推出一系列疫苗接种惠民政策,面向全旗不同人群提供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政府补贴或免费接种服务。该政策覆盖所有准旗户籍居民,准旗户籍接种所有非免疫规划疫苗均享受60%的政府补贴,旗外户籍居民亦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政府补贴及优惠措施。同时,部分重点人群免费接种计划同步实施,包括9-45岁适龄女性的二价HPV疫苗、老年人群的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以及成人乙肝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等。

来源: 准格尔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nY1oFSexFG5F7R1I-ML5Sw

研究进展

1. 流感疫苗接种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研究(PANDA II):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多地区、季节性、以医院为基础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

本文由杜昕、Craig Anderson等发表于The Lancet,旨在评估因急性心力衰竭住院的中重度患者在出院前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能否降低其12个月内的全因死亡与再入院复合终点风险。研究于2021年至2024年连续三个流感季在中国12个省的164家医院开展,采用多地区、整群随机对照实验,纳入具备建立床旁服务能力医院的中重度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法 III-IV级)且无流感疫苗接种禁忌的18岁及以上成年患者。

研究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随机分组方式,医院按省份分层并进行年度重新随机分组(1:1),分配至干预组或常规治疗组。干预组采用“院内流感疫苗接种”策略,即患者出院时由医院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即按常规告知患者自行前往社区自费接种流感疫苗。主要结局为出院12个月内全因死亡或任何原因再入院的复合终点事件(排除出院30天内事件,且中国北方站点仅统计冬季事件)。采用改良意向性治疗(mITT)并进行个体水平效应评估,使用包含年份固定效应及医院与医院-时期随机效应的两层次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研究共纳入7771名参与者,其中疫苗接种组3570人,常规治疗组4201人。干预组疫苗接种率为94.4%,对照组为0.5%。疫苗接种组患者的主要复合结局(全因死亡+全因再入院)发生率为41.2%(1378/3342),常规治疗组为47.0%(1843/3919),比值比(OR)为0.83(95% CI 0.72–0.97;p=0.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疫苗接种组12个月全因死亡率为 10.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2.8%(OR 0.76, 95% CI 0.69-0.84; p<0.0001)。敏感性分析支持主分析结果。此外,疫苗接种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52.5%,1809/3444)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59.0%,2426/4110;OR 0.82,95% CI 0.70–0.96;p=0.013)。

研究指出,对因急性心衰住院的患者出院前实施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12个月内全因死亡或再入院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将流感疫苗接种整合入心衰患者的院内治疗路径,可为包括资源有限地区在内的高危人群提供可行、有效的保护策略。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1485-0

2. 2017—2024年安徽省HPV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

本文由吴家兵等发表于Vaccines,基于2017年至2024年安徽省疑似预防接种不良事件(AEFI)监测数据,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上市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估,旨在为免疫规划可持续推进和保障公众疫苗接种信心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CNIIS)中安徽省HPV疫苗AEFI报告记录,接种剂次数据来自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显示,监测期间安徽省累计接种HPV疫苗7,038,333剂次,共报告AEFI 1,149例,AEFI总体报告发生率为16.32/10万剂,其中常见不良反应、罕见不良反应、心因性反应和偶合症的报告率分别为15.15/10万剂、0.85/10万剂、0.17/10万剂和0.14/10万剂,未报告与疫苗质量事故或接种操作错误直接相关的事件。常见不良反应中,注射部位红肿(直径>5.0 cm)、硬结(直径>5.0 cm)和发热(腋温≥38.6 ℃)发生率分别为0.60/10万剂、0.33/10万剂和1.34/10万剂。罕见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包括过敏性皮疹(0.50/10万剂)、荨麻疹(0.09/10万剂)和无菌脓肿(0.03/10万剂),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极为罕见(0.03/10万剂)。神经系统事件(如吉兰–巴雷综合征)报告率极低且未能确立与疫苗的因果关系。此外,绝大多数AEFI发生于接种后24小时内(87.03%),且以首剂接种后更为常见(50.39%)。严重AEFI仅占1.31%,且多数病例经对症处理或自行缓解。

综上所述,2017—2024年期间安徽省HPV疫苗接种后AEFI报告发生率较低,严重不良反应罕见,研究表明HPV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支持其作为宫颈癌防控的重要干预策略。

https://doi.org/10.3390/vaccines13080846

3. 弥合肺炎预防差距:来自中等收入国家卫生领导者对疫苗实施的定性研究

本文发表于PLOS Global Public Health,旨在深入探讨中等收入国家在引入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于2023年对来自埃及、约旦、斯里兰卡和泰国4个中等收入国家的17位国家卫生部免疫项目官员、学术机构研究人员与国际卫生组织代表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重点从政策环境、实施条件与全球协作三大维度展开深入探讨。

研究识别出六大主题,其中两类因素是PCV成功实施的重要推动力:一是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二是成熟的疫苗决策政策流程。同时,实施过程面临三大关键障碍:1)疾病负担和疫苗产品相关信息的缺乏;2)国内卫生优先事项的竞争;3)可持续筹资机制不足。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凸显了中等收入国家所特有的“疫苗引入悖论”,即在具备较高免疫覆盖率和卫生系统公平性承诺的同时,仍难以系统性地推进新疫苗的落地,进一步加剧了疫苗可及性不平等。尽管部分中等收入国家近期开始有资格获得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的支持,但市场长期缺乏中等收入国家可长期承担的阶梯定价机制,难以匹配其实际需求与世界低收入和流离失所人口集中的现实背景。研究还指出,PCV引入的障碍可通过全球和区域行动者的支持得以缓解,包括加强技术能力建设、开展政策倡导以及提供战略性财政援助。

研究强调,随着全球疫苗公平性的持续推进,在推动中等收入国家加快PCV纳入进程中,既需要国内政策优化与体系强化,更依赖于全球及区域合作在融资机制创新、能力建设与倡导传播方面的共同发力,从而有效弥合免疫服务差距,守护全民健康。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gph.0004473

4. 美国八城市医疗服务不足人群急诊科疫苗接种现况调查:知识、覆盖率及接种意愿评估

本文发表于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旨在评估急诊科(ED)作为医疗服务不足人群疫苗接种干预新场景的可行性。研究于2024年4-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在美国五个州八个城市的10家急诊科开展非危重症成年患者疫苗知识、接种状况及接种意愿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共纳入4326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最终3285名(75.9%)同意参与并完成调查。

研究显示,受访者中近30%为黑人、约27%为非西班牙裔白人,31%为西班牙裔;18%以西班牙语为主要语言,7.8%处于居住不稳定状态,21%无固定初级保健来源。调查发现,约一半(49.4%)的受访者未听说过1种及以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针对其年龄段的推荐疫苗,85.9% 的受访者未完成推荐疫苗接种。未按时完成接种的影响因素包括:非西班牙裔黑人族群(aOR = 1.93;95% CI: 1.32–2.85)、缺乏初级保健服务(aOR = 2.91;95% CI: 1.74–5.13)、无医疗保险(aOR = 3.01;95% CI: 1.27–8.82)。在2821名未按时接种推荐疫苗的受访者中,46.4%表示愿意在急诊科接种1种及以上疫苗,其中86.7%表示愿意接种全部缺失疫苗。从年龄分布来看,18-49岁人群流感疫苗缺失率最高,50-64岁人群带状疱疹疫苗缺失率最高,65岁及以上人群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缺失率最高。受访者报告未接种的主要原因是“不知晓该疫苗”或“未曾被提供接种服务”。

研究指出,急诊科作为医疗服务不足群体的重要窗口,有潜力成为疫苗接种服务的补充场所。未来可探索在急诊科场景中开展疫苗筛查、推荐、咨询和转诊服务,以提升医疗服务不足人群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推动疫苗公平。

https://doi.org/10.15585/mmwr.mm7429a1

编译整理:朱姿颐 邓天怡 

审核校对:李周蓉 刘子祺

排版编辑:李睿彤

其他周报

代表性地区的基本情况、接种政策及效果、宣传推动情况

(1) 成都市

 

基本情况

成都市2022年度GDP为20817.5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七。成都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成都市宫颈癌综合防控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3-14岁在校且无HPV疫苗接种史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进口二价0-1-6三剂次、进口四价0-2-6三剂次。资助政策为国产二价疫苗(沃泽惠)免费,其它疫苗补贴600元/人,并自付20元/剂接种费。疫苗接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学校所在地预防接种单位负责。截至2022年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达90.04%[14]。

宣传推动

成都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讲座、知晓日、义诊咨询、专题课程、专题活动等,载体包括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等,覆盖相关医疗机构300余、社区300余个、和公众场所90余个。面向适龄女孩及监护人、适龄女性及全体市民开展广泛宣教,宣传材料发放至近9万名群众,讲座活动覆盖近2万名群众。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其它女性常见疾病防控等。

(2) 济南市

 

基本情况

济南市2022年度GDP为12027.5亿元,位列全国城市排名20。2021年,济南市出台《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一济南市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4周岁且无HPV疫苗接种史的在校七年级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资助政策免费接种。疫苗接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安排分班级分时段前往学校所在地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接种。截至2022年1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达
94.4%[15].

宣传推动

济南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采访、线上线下专题活动,载体包括网络媒体、纸媒、科普展板、宣传手册、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济南HPV疫苗接种手册,宣教人群广泛涵盖全体市民,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等知识。

(3) 鄂尔多斯市

 

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2022年度GDP为5613.44亿元,全国地级市第45位。2021年,鄂尔多斯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鄂尔多斯行动创新模式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2020年8月,鄂尔多斯市在准格尔旗率先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目标人群为全市当年13-18岁在校且无HPV疫苗接种史女生。免疫程序为进口二价0-1-6三剂次,

2023年起调整为13-14岁女孩0-6二剂次。资助政策为疫苗免费,自付20元/剂接种费。组织方式为疫苗接种服务中心根据任务安排联系学校,有规划的通知适龄女孩前来完成HPV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1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接近70%[16]。

2022年8月,启动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高三女生接种四价和九价HPV疫苗的试点工作,利用暑假时间展开接种,力争在2023年年底达成90%的接种目标[17]。自鄂尔多斯之后,由政府主导的HPV疫苗惠民行动在多地等涌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多主体参与到HPV疫苗支持项目,如慈善总会、医院、妇联等为主体单位牵头组织开展了一些公益活动。

宣传推动

鄂尔多斯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讲座、知晓日、义诊咨询、专题课程、专题活动等,载体包括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等,宣教人群广泛涵盖在校女孩及监护人,适龄女性及全体市民。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其它女性常见疾病防控等。

(4) 西安市

 

基本情况

西安市2022年度GDP为11486.51亿元,排名全国第22位。2021年,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全市年龄满13周岁(初中)在校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进口二价0-1-6三剂次,进口四价和进口九价0-2-6三剂次。接种政策为自愿自费。各区(县)合理设立HPV疫苗专项疫苗接种门诊承担接种任务,并及时将接种信息统一录入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平台。

宣传推动

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宫颈癌综合防治宣传方案》(市健办发〔2022〕12号)。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义诊等形式,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公众号、报纸等载体普及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

(5) 西藏自治区

 

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2022年度GDP为2132.64亿元,经济总量整体规模相对其他省份较小,人均GDP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2022年出台《西藏自治区妇女“两癌”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3-14岁在校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资助政策为免费。由学校组织,接种者在商定接种时间携带个人身份证明材料与法定监护人一同前往定点接种单位接种。

宣传推动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对适龄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种工作的意义及内容进行广泛宣传。

近年来各地HPV疫苗惠民项目信息

“疾病负担”指标解读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 BOD)是指疾病造成的失能(伤残)、生活质量下降和过早死亡对健康和社会造成的总损失,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

 

在疾病的流行病学方面,衡量疾病负担的常用指标包括传统指标和综合指标。

 

传统指标

传统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包括:用于描述和反映健康状况与水平的常规指标,如死亡人数、伤残人数和患病人数等绝对数指标;以及用来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疾病分布差异的指标,如发病率、伤残率、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和住院率等相对数指标。

 

上述传统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基本上只考虑了人口的生存数量,而忽略了生存质量,不够全面;但优势在于资料相对计算方便,结果直观,可用于各种疾病的一般性描述。

 

综合指标

疾病负担不等同于死亡人数,综合指标弥补了传统指标的单一性,且可以让各种不同疾病造成的负担之间相互比较。

 

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通过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来估计疾病负担的大小。但忽略了疾病造成的失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将死亡和失能相结合,用一个指标来描述疾病的这两方面的负担。它包括因早死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L)和因伤残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D),即DALY=YLL+YLD。目前,DALY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最具代表性、运用最多的疾病负担评价指标。

 

健康期望寿命(HALE):指具有良好健康状态的生命年以及个体在比较舒适的状态下生活的平均预期时间,综合考虑生命的质量和数量两方面。

 

 

随着疾病负担研究的深入,其测量范围从流行病学负担扩大到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详细见:疾病的“经济负担”怎么计算?

 

参考资料:

陈文. 卫生经济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李茜瑶,周莹,黄辉等.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5):777-780.

什么是“年龄标化”?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年龄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发病率为例,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癌症新发病例的情况。由于年龄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

 

如果两个国家的人群年龄结构相差很大,例如A市老年人口比例更大,B市年轻人口占比更高,直接比较两地癌症发病率的高低,我们不能确定发病率较高的市,是因为年龄构成不同还是因为其他影响因素(如饮食习惯、环境等)所导致。因此,需要用“年龄标化”的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处理数据,排除年龄影响因素的干扰,再来比较两地的发病率数据。

 

以发病率为例,即把原始数据套到一个“标准年龄结构人群里”,计算出”年龄标化发病率“,这样人群结构不同的A市和B市,就能在同一个指标尺度下进行“发病率”比较。年龄标化通常有“中标率”,即我国各地基于某一年份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构成作为标准计算,国内不同地区的疾病数据比较采用的是“中标率”;另一种是“世标率”,即用世界标准人口构成机型标化计算,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指标比较。

 

同样地,以死亡率为例,应特别注意各之间地人口构成的差异。用标准化死亡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甲、乙两地在未标化前的肺癌死亡率相同,但实际上乙地人群的肺癌死亡率要明显地高于甲地,其原因在于甲地男性老年人口居多,而肺癌的死亡率又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所以用未标化率进行比较时,就会得出甲乙两地肺癌死亡率相同的错误结论。

 

参考资料:

 

张科宏教授:年龄标化的患病率 – 丁香公开课 (dxy.cn)

科学网—癌症(粗)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的区别 – 杨雷的博文 (sciencenet.cn)

WHO年龄标化死亡率定义及计算方法

沈洪兵,齐秀英. 流行病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疾病的“经济负担”怎么计算?

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的费用。通过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可以从经济层面上研究或比较不同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总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无形疾病经济负担。

直接经济负担:指直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总费用,包括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和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两部分。直接医疗经济负担是指在医药保健部门购买卫生服务的花费,主要包括门诊费(如挂号费、检查费、处置费、诊断费、急救费等)、住院费(如手术费、治疗费等)和药费等。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包括和疾病有关的营养费、交通费、住宿费、膳食费、陪护费和财产损失等。

间接经济负担: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和社会带来的有效劳动力损失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具体包括:劳动工作时间损失、个人工作能力和效率降低造成的损失、陪护病人时损失的劳动工作时间、精神损失等。

无形经济负担:指患者及亲友因疾病在心理、精神和生活上遭受的痛苦、悲哀、不便等生活质量下降而产生的无形损失。

 

参考资料:

陈文. 卫生经济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李茜瑶,周莹,黄辉等.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5):7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