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xLab周报第83期

行业动态

首款疫苗产品纳入国家医保局商保创新药初审目录

今年8月12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名单中,我国首款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赫然在列。这是121个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中唯一一款疫苗产品,也是预防性生物制品冲击医保支付体系的破冰之举。

商保创新药目录定位于覆盖那些“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这为高价值创新疫苗开辟了新的支付通道,有望为其他创新疫苗的未来市场准入提供参考范式。

来源:疫苗圈

研究进展

中国疫苗接种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系统综述

本文发表于 Pharmacoeconomics and Policy,采用系统综述方法评估中国大陆地区疫苗接种策略的经济学评价证据,旨在为免疫规划决策提供参考。研究于2023年7月检索9个电子数据库,严格遵循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质量评价标准,最终共纳入133项经济学研究,涵盖20种疫苗,包括基础免疫规划疫苗(如乙肝、脊灰、百白破)以及新型疫苗(如HPV、流感、肺炎球菌等)。主要比较对象为是否接种疫苗以及是否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研究将36篇高质量研究的评价结果置于决策矩阵中,研究发现除HPV外,相同接种策略的研究结论具有高度一致性。大多数疫苗接种策略的增量成本效益比(ICER)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的3倍。基于高质量研究经济学评价结果的描述性比较分析建议优先考虑将以下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扩展策略:甲肝和戊肝、国产HPV-2、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PCV-13)、流感和乙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本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估表明,中国免疫策略经济学评价研究的质量取决于中国环境下更高质量的原始研究,包括疫苗的有效性或效果、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研究。通过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可为中国免疫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新疫苗引入决策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学证据支持。

https://doi.org/10.1016/j.pharp.2025.07.001

分权再集权:越南扩大免疫规划筹资政策迅速反转的经验教训

本文发表于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越南政府为应对治理体系分权化改革与国际发展援助缩减的双重挑战,于2023年初将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EPI)的筹资责任与疫苗采购权限由中央下放至各省级政府。然而,政策在实施仅半年后就引发系统性危机—包括大规模疫苗短缺及20年来最严重的儿童免疫覆盖率下滑,迫使中央政府紧急叫停改革,EPI筹资与采购权限重新集中至中央。这一快速反转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典型案例,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越南EPI分权化的负面效应及其根源,并为其他中等收入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政策实施后迅速引发的系统性危机具体表现为:(1)供应链崩溃:各省级政府因技术能力不足与财政资源差异,导致疫苗采购碎片化。即便是经济较发达的的河内和胡志明市也报告五联疫苗、麻疹疫苗等关键品种断供,基础免疫规划体系一度陷入严重危机。(2)覆盖率断崖式下跌:疫苗供应危机直接影响儿童常规免疫服务的连续性。数据显示,2023年越南全国1岁以下儿童全程免疫覆盖率骤降至77%,是近20年来最大的持续下降,其中五联疫苗第三剂接种率较2020年下降近30%,部分边远省份如中部高地地区全程接种率甚至不足60%。疫苗筹资责任和采购权限下放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等问题,尤其是财政薄弱地区,儿童获得基本免疫服务的机会受到严重威胁。(3)疫情反弹风险:2024年上半年起,越南暴发全国性麻疹疫情,病例数较前一年激增130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非常高风险”。此次疫情的发生与疫苗断供和接种率骤降密切相关。

面对不断升级的公共健康危机,越南政府于2023年7月起迅速调整政策,重新由中央卫生部统一承担疫苗采购、预算安排等关键职能,并将EPI重新纳入中央财政常规预算。

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普遍表明,免疫规划不同于普通医疗服务,因其疫苗接种的正外部性特征容易出现政府失灵,对于这类准公共产品,中央政府应在疫苗筹资、采购、定价和监管中发挥主导作用,以保障公平可及和供应稳定。同时,应加强地方政府的免疫团队的能力建设,从而形成上下协同的管理体系,以提升整体系统的韧性。本研究为其他中等收入国家提出关键启示:为避免类似危机、实现疫苗可持续接种和公平可及,应坚持中央政府在EPI筹资与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同步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强化对资源薄弱地区的支持。

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5.101648

流感疫苗接种与老年共病患者卒中短期风险的关联: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本文发表于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旨在评估流感疫苗接种对60岁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一年内卒中风险的影响。研究采用回顾性人群队列设计,于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在中国上海四个区开展,整合慢性病管理系统、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系统数据,纳入 50 842 名符合条件的 60 岁及以上患者。将流感流行季(当 年 8 月至次年 3 月)接种三价流感疫苗者定义为接种组,结局指标采用 ICD 编码( I60–I64 )确认的卒中事件。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接种组与未接种组1年内卒中发生风险,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CI,使用Poisson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控制混杂因素。

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2017–2018 流感季为 1.55%,2018–2019 流感季为 1.25%。在2017-2018和2018-2019两个流感季期间,流感疫苗接种与卒中风险降低显著相关。经多变量调整后的Cox回归分析显示:2017-2018流感季调整后风险比(aHR)为0.27(95%CI:0.10-0.73),2018-2019流感季aHR为0.46(95%CI:0.21-1.02)。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结果(RR=0.26,95%CI:0.10-0.70)与Cox模型结果一致。此外,流感疫苗接种可使慢性病患者1年内卒中风险降低54%-73%。

研究指出,在老年慢性共病人群中,流感疫苗接种可能显著降低慢性病患者群体的短期卒中发生风险,这一发现为临床医生建议特定老年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https://doi.org/10.1111/jch.70044

移民群体HPV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一项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本文发表于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旨在系统评估全球移民群体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总结接种率提升策略与干预措施,为实现WHO提出的”到2030年90% 15岁以下女孩完成HPV疫苗接种”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检索了2006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4日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17项研究,涵盖16个国家和1个地区的5,638,838名研究对象,其中移民933,189人。采用WHO疫苗接种行为与社会驱动因素模型进行主题分析,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接种率。研究主要结局包括HPV疫苗接种率、影响接种的驱动因素及障碍,以及研究作者或研究对象提出的建议策略。

研究结果显示,移民群体HPV疫苗接种率普遍较低,且HPV疫苗接种率的合并估计值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其中女性移民接种率为23.0%(95%CI:10.0–44.0;I²=99.3%;n=7614),男性为21.0%(95%CI:5.0–58.0;I²=99.3%;n=2764),而总体人群接种率为17.0%(95%CI:8.0–33.0;I²=98.0%;n=3583)。影响接种的障碍包括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文化观念和宗教信仰、对HPV疫苗和感染的认知不足、接触负面信息,以及缺乏医疗服务人员的推荐。实际障碍还包括服务信息可及性低、语言沟通障碍、接种服务获取困难及疫苗价格高昂。促进因素主要包括对疫苗本身及医务人员的信任、父母对青少年性行为的认知、社交网络支持,以及明确而可信的医疗建议。

基于证据的干预策略建议包括:开发具有文化适应性的分众化宣传材料,采用宗教领袖等可信中介进行健康教育;创新服务模式,如开展多疫苗联合接种和移动接种服务;加强系统支持,包括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应用和接种监测系统建设。这些多维度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望显著提升流动人口HPV疫苗接种覆盖率。

研究指出,全球移民群体在HPV疫苗接种方面面临着多层次的复杂障碍,包括个体认知、家庭与社会文化、医疗服务提供及卫生系统等层面,导致其接种率持续偏低且错失免疫保护机会。特别在中低收入国家,疫苗供应严重不足或需自费接种的问题尤为突出。为实现”生命全程公平免疫”的全球承诺并推进宫颈癌

消除进程,亟须采取多管齐下的综合策略突破这些障碍。其中,与流动人口社区开展协作,共同开发符合其特殊需求的文化适应性接种模式,是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的关键路径。

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5)00148-3

低资源环境中儿童疫苗接种违约风险预测模型的特征表征分析:一项范围综述

本文发表于 PLOS Digital Health,通过系统性文献回顾方法,旨在探讨低资源地区(重点关注非洲国家)儿童疫苗接种违约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关键特征表征方式。研究聚焦三类违约情形:未按时完成接种、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推荐时间表接种,以及从未接种过任何疫苗(即“零剂次儿童”),对2018年至2025年1月期间发表的(低资源地区:中低收入国家)相关定量研究进行了全面分析。

经严格筛选,从初始检索到的4174篇文献中最终纳入18项研究,这些研究均以定量分析方法评估儿童疫苗接种违约的影响因素。多数研究依托二次调查数据,结局变量多采用二分类形式,包括是否完成按时接种、是否全程接种及是否为零剂次儿童。常见的预测变量:个体层面主要包括母亲教育水平、产检次数、分娩地点、居住地类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财富指数衡量)、母亲人口学特征(年龄和就业状况)等,社区层面主要包括社区区域贫困率、母亲识字率及失业率等群体性指标。

在特征工程处理方面,研究显示二元编码是分类变量的主要表征方式。例如,将分娩地点编码为“医疗机构分娩/家庭分娩”等二分类变量。对于连续型变量如家庭财富指数通常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至单一指标以供建模使用。尽管该类处理方式便于构建和训练模型,适配性强,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原始变量中蕴含的梯度信息(如教育年限差异、财富等级细分等)的丢失,可能影响模型对风险因素作用强度的精确评估。

分析方法演变趋势显示,传统逻辑回归模型仍为主流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数据资源的普及,集成学习方法(如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和多层感知机在预测性能上展现出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处理国家级调查数据时,其召回率(recall)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普遍优于支持向量机等传统算法。然而,部分研究观察到模型性能指标间的不一致性(高召回率伴随低AUC),提示需要警惕过拟合风险及样本不平衡问题对模型泛化能力的影响。

综上,低资源环境下疫苗接种风险预测已形成以母亲教育和医疗可及性为核心的特征体系,但特征表征方法仍显单一。当前特征表示方式以二元编码为主,未来可探索频数编码等方式以保留分类变量的序贯信息,并结合实时接种数据以提升模型对风险动态的预测能力,以提升风险预测模型的时效性和干预指导价值。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dig.0000965

编译整理:朱姿颐 邓天怡

审核校对:李周蓉 刘子祺

排版编辑:刘子祺

其他周报

代表性地区的基本情况、接种政策及效果、宣传推动情况

(1) 成都市

 

基本情况

成都市2022年度GDP为20817.5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七。成都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成都市宫颈癌综合防控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3-14岁在校且无HPV疫苗接种史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进口二价0-1-6三剂次、进口四价0-2-6三剂次。资助政策为国产二价疫苗(沃泽惠)免费,其它疫苗补贴600元/人,并自付20元/剂接种费。疫苗接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学校所在地预防接种单位负责。截至2022年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达90.04%[14]。

宣传推动

成都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讲座、知晓日、义诊咨询、专题课程、专题活动等,载体包括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等,覆盖相关医疗机构300余、社区300余个、和公众场所90余个。面向适龄女孩及监护人、适龄女性及全体市民开展广泛宣教,宣传材料发放至近9万名群众,讲座活动覆盖近2万名群众。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其它女性常见疾病防控等。

(2) 济南市

 

基本情况

济南市2022年度GDP为12027.5亿元,位列全国城市排名20。2021年,济南市出台《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一济南市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4周岁且无HPV疫苗接种史的在校七年级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资助政策免费接种。疫苗接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安排分班级分时段前往学校所在地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接种。截至2022年1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达
94.4%[15].

宣传推动

济南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采访、线上线下专题活动,载体包括网络媒体、纸媒、科普展板、宣传手册、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济南HPV疫苗接种手册,宣教人群广泛涵盖全体市民,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等知识。

(3) 鄂尔多斯市

 

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2022年度GDP为5613.44亿元,全国地级市第45位。2021年,鄂尔多斯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鄂尔多斯行动创新模式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2020年8月,鄂尔多斯市在准格尔旗率先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目标人群为全市当年13-18岁在校且无HPV疫苗接种史女生。免疫程序为进口二价0-1-6三剂次,

2023年起调整为13-14岁女孩0-6二剂次。资助政策为疫苗免费,自付20元/剂接种费。组织方式为疫苗接种服务中心根据任务安排联系学校,有规划的通知适龄女孩前来完成HPV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1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接近70%[16]。

2022年8月,启动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高三女生接种四价和九价HPV疫苗的试点工作,利用暑假时间展开接种,力争在2023年年底达成90%的接种目标[17]。自鄂尔多斯之后,由政府主导的HPV疫苗惠民行动在多地等涌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多主体参与到HPV疫苗支持项目,如慈善总会、医院、妇联等为主体单位牵头组织开展了一些公益活动。

宣传推动

鄂尔多斯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讲座、知晓日、义诊咨询、专题课程、专题活动等,载体包括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等,宣教人群广泛涵盖在校女孩及监护人,适龄女性及全体市民。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其它女性常见疾病防控等。

(4) 西安市

 

基本情况

西安市2022年度GDP为11486.51亿元,排名全国第22位。2021年,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全市年龄满13周岁(初中)在校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进口二价0-1-6三剂次,进口四价和进口九价0-2-6三剂次。接种政策为自愿自费。各区(县)合理设立HPV疫苗专项疫苗接种门诊承担接种任务,并及时将接种信息统一录入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平台。

宣传推动

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宫颈癌综合防治宣传方案》(市健办发〔2022〕12号)。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义诊等形式,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公众号、报纸等载体普及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

(5) 西藏自治区

 

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2022年度GDP为2132.64亿元,经济总量整体规模相对其他省份较小,人均GDP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2022年出台《西藏自治区妇女“两癌”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3-14岁在校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资助政策为免费。由学校组织,接种者在商定接种时间携带个人身份证明材料与法定监护人一同前往定点接种单位接种。

宣传推动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对适龄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种工作的意义及内容进行广泛宣传。

近年来各地HPV疫苗惠民项目信息

“疾病负担”指标解读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 BOD)是指疾病造成的失能(伤残)、生活质量下降和过早死亡对健康和社会造成的总损失,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

 

在疾病的流行病学方面,衡量疾病负担的常用指标包括传统指标和综合指标。

 

传统指标

传统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包括:用于描述和反映健康状况与水平的常规指标,如死亡人数、伤残人数和患病人数等绝对数指标;以及用来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疾病分布差异的指标,如发病率、伤残率、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和住院率等相对数指标。

 

上述传统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基本上只考虑了人口的生存数量,而忽略了生存质量,不够全面;但优势在于资料相对计算方便,结果直观,可用于各种疾病的一般性描述。

 

综合指标

疾病负担不等同于死亡人数,综合指标弥补了传统指标的单一性,且可以让各种不同疾病造成的负担之间相互比较。

 

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通过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来估计疾病负担的大小。但忽略了疾病造成的失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将死亡和失能相结合,用一个指标来描述疾病的这两方面的负担。它包括因早死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L)和因伤残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D),即DALY=YLL+YLD。目前,DALY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最具代表性、运用最多的疾病负担评价指标。

 

健康期望寿命(HALE):指具有良好健康状态的生命年以及个体在比较舒适的状态下生活的平均预期时间,综合考虑生命的质量和数量两方面。

 

 

随着疾病负担研究的深入,其测量范围从流行病学负担扩大到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详细见:疾病的“经济负担”怎么计算?

 

参考资料:

陈文. 卫生经济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李茜瑶,周莹,黄辉等.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5):777-780.

什么是“年龄标化”?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年龄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发病率为例,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癌症新发病例的情况。由于年龄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

 

如果两个国家的人群年龄结构相差很大,例如A市老年人口比例更大,B市年轻人口占比更高,直接比较两地癌症发病率的高低,我们不能确定发病率较高的市,是因为年龄构成不同还是因为其他影响因素(如饮食习惯、环境等)所导致。因此,需要用“年龄标化”的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处理数据,排除年龄影响因素的干扰,再来比较两地的发病率数据。

 

以发病率为例,即把原始数据套到一个“标准年龄结构人群里”,计算出”年龄标化发病率“,这样人群结构不同的A市和B市,就能在同一个指标尺度下进行“发病率”比较。年龄标化通常有“中标率”,即我国各地基于某一年份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构成作为标准计算,国内不同地区的疾病数据比较采用的是“中标率”;另一种是“世标率”,即用世界标准人口构成机型标化计算,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指标比较。

 

同样地,以死亡率为例,应特别注意各之间地人口构成的差异。用标准化死亡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甲、乙两地在未标化前的肺癌死亡率相同,但实际上乙地人群的肺癌死亡率要明显地高于甲地,其原因在于甲地男性老年人口居多,而肺癌的死亡率又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所以用未标化率进行比较时,就会得出甲乙两地肺癌死亡率相同的错误结论。

 

参考资料:

 

张科宏教授:年龄标化的患病率 – 丁香公开课 (dxy.cn)

科学网—癌症(粗)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的区别 – 杨雷的博文 (sciencenet.cn)

WHO年龄标化死亡率定义及计算方法

沈洪兵,齐秀英. 流行病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疾病的“经济负担”怎么计算?

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的费用。通过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可以从经济层面上研究或比较不同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总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无形疾病经济负担。

直接经济负担:指直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总费用,包括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和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两部分。直接医疗经济负担是指在医药保健部门购买卫生服务的花费,主要包括门诊费(如挂号费、检查费、处置费、诊断费、急救费等)、住院费(如手术费、治疗费等)和药费等。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包括和疾病有关的营养费、交通费、住宿费、膳食费、陪护费和财产损失等。

间接经济负担: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和社会带来的有效劳动力损失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具体包括:劳动工作时间损失、个人工作能力和效率降低造成的损失、陪护病人时损失的劳动工作时间、精神损失等。

无形经济负担:指患者及亲友因疾病在心理、精神和生活上遭受的痛苦、悲哀、不便等生活质量下降而产生的无形损失。

 

参考资料:

陈文. 卫生经济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李茜瑶,周莹,黄辉等.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5):7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