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1. 多组分干预措施促进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本文发表于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旨在探讨通过多组分干预措施是否能提高香港儿童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率。轮状病毒疫苗尚未纳入香港的儿童免疫规划,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从香港的两家公立医院的产后病房招募了788位产后母亲,并将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两个干预组中。
对照组仅收到关于轮状病毒的公共信息;干预组1接收了轮状病毒的信息,获得提供轮状病毒疫苗的私人诊所和搜索诊所指南的网页超链接,以及疫苗接种提醒。干预组2除了获得与干预组1相同的干预外,另外还获得在特定医疗机构免费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代金券。研究通过问卷和免疫记录采集数据,比较不同组受试者的子女疫苗接种率的变化。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1的疫苗接种率提高了1.17倍(95%CI=0.99–1.38)/8个百分点;干预组2提高了1.7倍(95%CI=1.49–1.97)/33个百分点。免费疫苗的提供(干预组2对干预组1)显著消除了经济障碍,提高了接种率1.46倍(95% CI = 1.29–1.66),即25个百分点。
结论指出,多组分干预策略(尤其是免费疫苗的提供)能有效提升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率,尤其对低收入家庭影响显著。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香港政府常规儿童免疫计划(CIP)有助于提高覆盖率,改善健康公平性。
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4.101153
2. 关于疫苗在社交媒体上正面和负面信息的意见领袖作用及传播:一种混合方法研究
本文发表于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负面信息的传播可能加剧疫苗犹豫,并削弱公众对疫苗的信任;而正面信息的传播则有助于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公众对公共卫生措施的支持。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混合方法探讨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在疫苗正面与负面信息分享中的作用,并揭示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维度的意见领袖特质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采用混合方法,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基于香港最大的育儿论坛“Baby Kingdom”的社会网络数据,利用社交网络分析方法量化用户的连通性、“达人”(Maven)和说服力三个意见领袖维度。连接性是指个人连接本地社交网络的能力,这使他们能够联系不同的群体。“达人”是指个人愿意为他人提供有关特定主题的专业知识和知识。说服力是指一个人表达意见、有效参与辩论和说服他人的能力。研究还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用户在平台上分享的信息情感倾向进行分析,以区分正面与负面信息的传播特征。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香港587名育龄女性的自我评估数据,进一步量化其意见领袖特质,并测量这些特质与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疫苗相关正面或负面信息的意图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意见领袖在疫苗信息的传播中表现出显著的角色差异。在传播正面信息时,连通性和专业性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说服力的作用则相对不显著。然而,在传播负面信息时,连通性、专业性和说服力均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尤其是说服力在负面信息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尤为突出。此外,两部分研究结果均表明,负面信息的传播通常需要意见领袖具有更高的特质,包括更强的连通性、更高的专业性以及更具影响力的说服力,这与正面信息的传播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维度的意见领袖特质在疫苗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负面信息传播中说服力的关键性。这些发现为优化社交媒体上的健康信息传播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公共卫生机构应加强与意见领袖的合作,通过提升他们对疫苗的科学理解和沟通技巧,减少负面信息的扩散,同时促进正面信息的传播。
https://doi.org/10.1080/10810730.2024.2426810
3. 山东省成年居民疫苗接种的知识和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本文发表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旨在了解山东省成年居民对流感、肺炎球菌、人乳头瘤病毒、带状疱疹、新冠病毒、乙肝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8月至9月对山东省12个县(市、区)的成年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纳入调查对象2754名,并使用方差分析、χ²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成人疫苗预防疾病的知识得分最高,而对不良反应处理的知识了解最少;对成人疫苗能够预防疾病的同意程度和接种的必要程度得分均值均>3.6分;45.44%的受访者接种疫苗的原因是受到媒体宣传的影响;52.11%的受访者在两年内接种过除新冠病毒和狂犬病疫苗外的其他疫苗;此外,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显著影响接种行为,女性、年长者、高教育程度和高收入人群接种率较高。
结论指出,山东省成年居民对疫苗接种有基本认识和支持态度,但接种率仍偏低,且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建议加强针对性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提高成人疫苗可及性和公平性的机制。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2150-20230606-00441
4. 超越健康:探讨女性接种HPV疫苗的社会文化动机
本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on Health and Well-being,旨在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分析女性接种HPV疫苗的自主动机,以更好地理解女性健康决策的生成过程。
研究对19名处于HPV感染高峰年龄(20-24岁)且已接种第一剂疫苗的女性进行了深入访谈,探讨促使她们接种HPV疫苗的社会文化动因。研究发现,女性接种HPV疫苗的自主动机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接种疫苗是女性展现个人独立性的行为,许多参与者将其视为一种自主决策的象征。其次,疫苗接种反映了女性对生育自主权的重视,通过接种HPV疫苗,她们主动保护自身的生育健康。再次,女性正视自身性需求,接种HPV疫苗被认为是保护性健康的重要举措,帮助她们更加坦然地面对性健康问题。此外,接种疫苗也成为女性彰显健康素养、经济能力和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参与者通过接种体现了她们在健康决策中的主动权和资源动员能力。
基于上述发现,未来的疫苗推广策略应更加关注疫苗对女性自主性的重要意义,同时努力消除HPV疫苗与性羞耻之间的误解,减轻接种疫苗的经济负担,为女性提供更友好、更平等的接种环境。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提高疫苗接种率,进一步促进女性健康权益的实现。
https://doi.org/10.1080/17482631.2024.2424494
5. 疫苗有效性研究的改进方法
本文发表于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探讨了疫苗有效性(Vaccine Effectiveness,VE)研究在评估疫苗接种项目公共卫生投资效果及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检测阴性设计(Test-Negative Design,TND)凭借其简化的实施流程和高效的成本效益,已广泛应用于评估多种病原体疫苗的效果,包括 SARS-CoV-2 和流感疫苗。本文聚焦 TND 方法的改进,旨在提升其研究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阴性设计通过招募因特定症状就诊的患者群体,将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者(病例)与检测结果阴性者(对照)区分开来,从而减少选择偏倚并提高研究对象的可比性。文章回顾了TND的最新应用,并深入分析了其方法学挑战及改进方向。首先,标准化病例定义被认为至关重要。严格的临床标准能够有效控制偏倚,确保研究对象在症状表现和就医行为方面的一致性。其次,研究提出采用阴性对照变量并调整疫苗接种和感染史的方法,以进一步优化疫苗效果的估算。此外,回顾性数据的使用可能影响研究效力,因此需确保数据来源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研究结果表明,症状定义和诊断准确性的一致性是避免结果偏倚的关键,同时,调整与疫苗接种行为和感染史相关的共变量显著提升了疫苗效果估算的精确性。作者还强调,将 SARS-CoV-2 大流行期间积累的经验应用于其他疫苗研究,为未来疫苗有效性的监测提供了宝贵参考。这些经验的借鉴有助于优化研究设计和结果分析,为疫苗推广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疫苗有效性(vaccine effectiveness)
疫苗有效性是衡量疫苗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一项指标。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疫苗效力(efficacy)适用于临床试验中获得的特定结果。有效性则是观察疫苗对整个社区的保护效果。(Source: www.who.int)
https://doi.org/10.1093/infdis/jiae510
编译整理:金斯琪 刘子祺
审核校对:张馨予
排版编辑: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