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1. 加强国家免疫技术咨询小组工作:12年进展回顾(2012-2023年)
本文发表于Vaccines,旨在回顾2012-2023年以来全球在建立和加强国家免疫技术咨询小组(NITAGs)的工作方面取得的进展,并讨论了NITAG的优势、挑战和机遇。研究通过分析各国每年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会联合报告表(JRF)向WHO提交的数据,比较 2012 年和 2023 年的 NITAG 各项进程标准。
研究显示, 2023 年,88%(170/193)的报告国(占全球人口的 98%)报告称已制定了 NITAG,以指导其免疫政策决策。相比之下,2012 年只有 61% 的报告国(116/191)报告拥有 NITAG,占全球人口的 89%。如果对报告拥有符合所有六项进程标准的 NITAG 的国家进行研究,则两个时期之间的进展更为明显。 2023 年,68% 的报告国(131/193)(占全球人口的 84%)拥有符合所有六项标准的 NITAG。 相比之下,在 2012 年,只有 33% 的国家(占全球人口的 52%)拥有符合这些标准的 NITAG。这一进展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和东南亚区域最为显著,前者从7%(2012年)增至77%(2023年),后者从45%(2012年)增至91%(2023年)。在西太平洋地区,进展停滞不前,50%(13/26)的国家报告称在 2023 年存在 NITAG,而 2012 年为 56%(15/27)。 同样,23%(6/26)的 NITAG 报告 2023 年达到了所有六项进程标准,而 2012 年为 26%(7/27)。此外,从全球来看,2023 年,87% 拥有 NITAG 的国家报告在过去一年中发布了建议,84% 的国家的卫生部采纳了这些建议。
结论认为,从 2012 年到 2023 年,NITAG已日益成为向政府提供免疫政策专家建议的全球标准,持续支持 NITAG 技术秘书处并加强评估工具(如 NITAG 成熟度评估工具)的使用,将是进一步提高其功能和有效性的关键。
https://doi.org/10.3390/vaccines13010080
2. 巴西儿童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采纳决策过程中的多维挑战:基于PCV10至PCV13转换的案例研究
本文发表于Vaccine,系统分析了巴西国家卫生技术评估委员会(Conitec)将儿童免疫规划中的10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0)转换为13价疫苗(PCV13)的决策过程。研究采用解释型案例分析法,梳理并分析了2022-2023年间Conitec关于PCV10转换到PCV13的会议记录、技术报告和决策文件。
研究发现,决策过程因多方新证据与利益权衡而发生转折。在2022年11月的会议上,技术评估单位采纳了辉瑞提供的成本效用分析,认为以PCV13替代PCV10既安全又更具成本效益,并初步获得一致支持。但在2023年4月最终决定暂缓实施,巴西卫生信息系统(PNI)提交的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自PCV10疫苗引入以来,肺炎球菌肺炎总体平稳,无明显攀升,同时指出当前更急需提升接种覆盖率与建立全国性哨点监测,以评估病原血清型替代的影响。巴西国内疫苗生产商(FioCruz)强调本土技术转移与低成本冷链优势。在科学、行政、技术和自主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委员会最终一致决定暂缓引入PCV13,以维护既有免疫计划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并承诺加强监测与覆盖率提升。
结论强调,新疫苗的采纳决策具有高度的国家特异性,既离不开科学证据的支撑,也取决于公共卫生机构的技术评估能力和政治优先级的协调。只有在流行病学、经济学和国家战略自主性等多重因素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免疫政策才能兼顾安全、效益与可持续性。
https://doi.org/10.1016/j.jiph.2025.102812
3. 赞比亚轮状病毒疫苗转换经验教训及面临的挑战:基于Rotarix至Rotavac转换的实证研究
本文发表于Vaccine,采用哨点监测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了赞比亚在2021-2023年全球疫苗供应链中断期间,将轮状病毒疫苗从Rotarix转换为Rotavac所面临的挑战与经验教训,评估疫苗供应缺口与转换过程中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影响。研究基于三个国家级哨点医院2007年以来建立的腹泻病监测系统,分析了2017-2023年间5,078例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流行病学数据。
研究显示,轮状病毒阳性率自2017年的38.9%降至2019年的12.1%,但在2020年COVID-19大流行期间反弹至39%;2021年回落至26.5%,但在2022年疫苗短缺期间(2022年3月-2023年4月)又升至34.4%。2020-2022年间,腹泻相关住院病例显著增多,而住院患儿重度脱水发生率在疫苗常规供应期(36.2%)与短缺期(38.7%)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然而,疫苗短缺期内腹泻相关死亡率较常规供应期增长三倍。疫苗自2023年转换并恢复供应后,接种儿童数量虽逐年递增,但符合接种条件的儿童中,2023年疫苗首剂接种覆盖率为70.8%,全程接种率40.0%。此外,国家免疫接种卡未及时更新导致Rotavac第三剂记录缺失。
研究指出,Rotarix对人群的保护效果在疫苗短缺期间被削弱,带来疫苗接种缺失、腹泻相关住院率显著上升、婴儿死亡率增加等严重后果。赞比亚亟需建立疫苗需求预测、加强冷链与哨点监测系统建设,并及时更新免疫接种卡,以保障新疫苗剂次的完整记录与实施效果。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5.127012
4. 孕妇对新生儿接种RSV免疫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一项混合方法研究
本文发表于Vaccines, 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旨在评估孕妇对近期批准的两种新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一种为孕期接种的疫苗,另一种为针对婴儿的单克隆抗体)免疫接种的认知、态度和意向。研究于2013年10月至12月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开展,共纳入803名孕妇参与问卷调查,并从中选取25人进行深入访谈。
研究发现,68.4%的孕妇表示对RSV有一定了解,88.1%的孕妇愿意在孕期接种RSV疫苗,92%的孕妇愿意为其婴儿使用单克隆抗体。69%的孕妇更倾向于在孕期接种疫苗而非使用单克隆抗体。决策驱动因素分析显示,预防婴儿RSV严重并发症是接种的主要动机,其他关键决定因素包括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医疗保健提供者的建议。定性访谈揭示,新疫苗产品的安全性是准父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医疗保健提供者基于证据的建议的对接种决策也具有关键性影响。
研究指出,孕妇群体对新生儿RSV免疫接种表现出较高的接受意愿,无论是通过孕期接种疫苗还是婴儿期使用单克隆抗体。医疗保健提供者的建议以及关于新型免疫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循证信息可获得性将是将此意向转化为行动的关键。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5.127062
5. 日本轮状病毒疫苗引入对儿童胃肠炎住院率的影响:基于全国医保数据库的19年观察性研究
本文发表于Vaccine,利用日本医疗数据中心(JMDC)全国医保索赔数据库,系统评估了轮状病毒疫苗(RV)引入19年间儿童胃肠炎住院率的变化趋势。研究采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3,085,932名12岁以下儿童(男性51%,女性49%)的住院数据,平均年龄为4.16岁。
研究共划分3个时间节点开展分析:疫苗前时期(2011年10月之前)、疫苗引入后时期(RV自2010年以自费形式引入:2011年11月至2020年9月)以及公共资助后时期(RV于2020年纳入公共资助疫苗项目:2020年10月及之后)。主要观察指标为每千人年中儿童全因胃肠炎和轮状病毒性肠炎住院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肠套叠住院率。
研究发现,五岁以下儿童全因胃肠炎住院率从疫苗前时期的12.0/1000人年显著降至公共资助后时期的4.8/1000人年(降幅60%,p<0.001),轮状病毒性肠炎住院率从5.8/1000人年降至2.5/1000人年(降幅58%,p<0.01)。中断时间序列(ITS)分析显示,疫苗引入后期,轮状病毒性肠炎住院率每月持续下降0.2%(p=0.007)。在整个研究期间,肠套叠住院率未发现显著变化。
研究证实,日本轮状病毒疫苗的引入(2010年自费接种)及后续纳入公共资助计划(2020年)显著降低了儿童胃肠炎疾病负担,且未增加肠套叠风险。研究结果对完善儿童疫苗接种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计划把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国家提供了关键证据。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5.127027
编译整理:朱姿颐 邓天怡
审核校对:李周蓉 刘子祺
排版编辑: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