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1. 基于“5Cs”理论的孕产妇流感疫苗接种犹豫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本文由复旦大学蒋泓、昆山杜克大学杨妍然等发表于 BMC Public Health,旨在基于“5Cs”疫苗犹豫理论模型(信心[Confidence]、自满[Complacency]、制约[Constraints]、计算[Calculation]和集体责任[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开发并验证适用于中国孕产妇群体的流感疫苗犹豫评估工具,以填补当前孕期疫苗接种犹豫测量工具的空白。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24年1-3月在全国9个省级行政区(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对2035名孕产妇开展横断面调查。量表的信度通过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及分半信度评估,结构效度则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进行检验。
CFA结果显示该量表拟合度良好(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 0.098,比较拟合指数(CFI)为 0.921,Tucker-Lewis 指数(TLI)为 0.903,规范拟合指数(NFI)为 0.918)。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5,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802–0.958之间,表明量表的信效度良好。
研究发现,中国孕产妇在“集体责任”维度得分最高(2.73±0.63),而“自满”(2.16±0.69)和“制约”(2.17±0.69)维度得分最低,提示公众虽普遍认可疫苗的社会价值,但对流感疾病风险认知不足,疫苗接种服务可及性存在障碍。
研究指出,该量表可作为评估中国孕产妇流感疫苗犹豫程度的标准化评估工具,建议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改善疫苗接种服务可及性,以提升孕产妇流感疫苗接种率,降低疫苗犹豫。
https://doi.org/10.1186/s40249-025-01295-8
2. 中国不同流感疫苗类型及接种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比较分析:一项系统综述
本文由北京大学方海等发表于Vaccines,系统回顾了中国2015-2024年间流感疫苗卫生经济学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流感疫苗类型的成本效益,为疫苗政策优化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共筛选符合标准的1743篇文献,采用ICER与人均GDP的比值(ICER/阈值)对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进行标准化比较。
在纳入25篇文献(中文19篇,英文6篇)中,研究对象以老年人(52.0%)为主,其次为儿童青少年、慢性病患者和孕妇。疫苗策略包括三价灭活疫苗(TIV)、四价灭活疫苗(QIV)、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及未接种对照。研究发现,1)TIV在94.7%的研究中具有成本效益优势,其中21.1%研究认为TIV是最优策略;2)QIV与未接种组对比研究中,83.3%(5/6)的研究报告其具有经济性;3)LAIV仅在与未接种组比较时显示成本效益,但低于QIV。人群分层结果表明,慢性病患者接种疫苗最具成本效益,其次为儿童与老年人。
研究建议,在当前资源配置下,优先为慢性病患者、儿童及老年人提供TIV接种服务;同时需关注QIV与LAIV的定价机制与经济提升空间。研究亦指出,现有卫生经济学评价多基于静态模型,未来应引入动态传播参数以更准确反映疫苗对人群的长期效益。
https://doi.org/10.3390/vaccines13030332
3. 基于行为洞察的数字化宣传干预对提高孟加拉国HPV疫苗接种率的成本效果分析
本文发表于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旨在分析孟加拉国通过基于行为洞察的社交媒体宣传干预对提升9-14岁少女的HPV疫苗接种率的成本效果。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从卫生体系视角构建静态成本效果分析模型,为资源受限地区宫颈癌防控策略优化提供了循证依据。
研究设计整合三方面关键参数:1)社交媒体定向宣传的干预成本;2)疫苗采购与冷链配送费用;3)通过宫颈癌预防所节约的治疗支出。效果评估采用全球疾病负担参数,估算每位接种者可避免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现场试验数据显示,干预组较对照组疫苗接种率显著提升(9.5% vs 5.3%)。
研究发现,每增加一名女孩接种的边际成本为6.02美元,而每避免一个DALY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39.57美元,显著低于中低收入国家普遍适用的阈值(人均GDP的40%)。此外,结合单剂次接种方案的数字化宣传具有显著经济优势。与传统两剂次方案(约158-890美元/DALY)相比,孟加拉国接种模式成本效益提高4-10倍。
研究证实,基于行为洞察的数字化宣传干预是填补疫苗接种覆盖率缺口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研究支持将此类策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体系,尤其在传统推广方式面临资金约束的地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5.2500264
4. 2023–2024流感季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Medicare参保者流感疫苗接种安全性监测研究
本文发表于Vaccine,采用自对照病例系列(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 SCCS)设计,对2023–2024年流感季美国65岁及以上Medicare参保者流感疫苗接种后的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估。研究基于Medicare Fee-for-Service(FFS)与Medicare Advantage(MA)两大医保体系索赔数据,重点监测8类临床不良结局*,采用条件泊松回归模型,估算接种后22–42天风险期与对照期的发病率比(IRR),并对观察时间依赖性、季节因素和诊断准确性进行校正。
研究共纳入约2026万名老年流感疫苗接种者,其中约一半接种了高剂量四价灭活流感疫苗(HD-IIV4)。主要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结局事件(如过敏性休克、脑炎/脑脊髓炎、GBS、横贯性脊髓炎、出血性卒中)在风险期与对照期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但在非出血性卒中/TIA复合终点的分析中,HD-IIV4接种者中,接种后22–42天的IRR略有升高,FFS人群IRR=1.07(95% CI: 1.01–1.14),MA人群IRR=1.10(95%CI:1.02-1.17);MA人群中所有流感疫苗接种者的IRR=1.11(95%CI:1.01-1.22)。此外,MA人群TIA单独分析的IRR=1.12(95%CI:1.00-1.25)。
研究指出,尽管在部分特定时间窗内观察到非出血性卒中/TIA轻微升高风险,但整体而言,尤其是在老年高危人群中,流感疫苗的益处远大于潜在风险。建议临床实践中持续推荐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同时连续监测其安全性。
*涵盖过敏性休克、脑炎/脑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横贯性脊髓炎、出血性脑卒中、非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非出血性卒中/TIA复合终点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5.127069
政策指南
1. 妊娠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接种:欧洲妇产科委员会(EBCOG)立场声明
欧洲妇产科委员会(EBCOG)日前发布官方立场声明,明确支持在孕晚期常规接种120μg剂量的二价RSV预融合F蛋白疫苗(RSVpreF),以有效降低母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相关疾病发病率与住院风险。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与流行病学负担,EBCOG建议所有孕妇在孕晚期初期接种单剂RSVpreF疫苗,以同时实现对母体及新生儿的保护。由于目前缺乏对重复妊娠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对于既往妊娠期已接种过RSV疫苗的孕妇,不建议在后续妊娠期中再次接种RSV疫苗,但需对其再次妊娠后分娩的新生儿在首个RSV流行季前补充接种长效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以完善免疫保护。
https://doi.org/10.1016/j.ejogrb.2025.113978
2. 实体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疫苗接种的循证依据与专家推荐——基于意大利多学科专家组共识的立场声明
本文发表于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Investigation,该声明由意大利肿瘤内科协会 (AIOM)、意大利糖尿病学会 (SID)等学术机构联合制定,首次系统整合糖尿病与癌症共病状态下的疫苗接种循证医学证据。研究团队通过德尔菲法达成专家共识,填补了现有国际指南在两类疾病共存患者免疫预防领域的空白。
基于流行病学数据与免疫机制研究,声明明确将实体肿瘤(含化疗/放疗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列为疫苗优先接种人群。证据显示:1)灭活疫苗(如流感、新冠疫苗)在该人群中具有良好安全性与免疫原性,但需避开化疗或放疗期以优化免疫反应;2)肺炎球菌疫苗推荐采用结合(PCV15/PCV20)和多糖疫苗(PPSV23)序贯免疫策略;3)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推荐用于50岁及以下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此外,减毒活疫苗(如麻疹、水痘疫苗)在免疫抑制期间属于绝对禁忌。
糖尿病与癌症的共病状态会进一步加剧免疫系统脆弱性,影响免疫应答质量。因此,临床管理应前移至诊疗早期,力求在抗肿瘤治疗前完成基础免疫接种。
https://doi.org/10.1007/s40618-025-02586-5
编译整理:朱姿颐 邓天怡
审核校对:李周蓉 刘子祺
排版编辑: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