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孕期百日咳疫苗接种对冈比亚婴儿接种无细胞/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GaPS):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IV期临床试验
本文发表于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通过冈比亚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双盲试验(GaPS,NCT03606096),评估了孕期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Tdap-IPV)对婴儿免疫应答的影响,重点比较婴儿接受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aP)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DTwP)免疫原性差异。研究采用区组随机设计,共招募343对母婴,将健康、HIV阴性的孕妇按1:1随机分配,在妊娠28–34周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四联疫苗(Tdap-IPV)或仅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TT),其婴儿则分别在8、12和16周龄接种3剂DTaP或DTwP疫苗。主要研究终点是婴儿在完成3剂疫苗后的20周龄和9月龄时抗百日咳毒素IgG的几何平均浓度(GMC)。
结果显示,孕期接种Tdap-IPV可导致婴儿百日咳免疫应答削弱,DTwP组尤为明显。Tdap-IPV免疫母亲所生婴儿中,在20周龄时,DTwP组抗百日咳毒素IgG的GMC显著低于DTaP组(调整后的几何均值比[GMR] = 0.28,98.75% CI:0.16–0.50),且该差异持续至9月龄(GMR = 0.31,98.75% CI:0.17–0.55)。相比之下,在TT免疫母亲所生婴儿中,9月龄时DTwP组IgG水平高于DTaP组(GMR = 2.02,95% CI:1.15–3.55)。此外,DTwP组婴儿在中和抗体、杀菌活性和记忆B细胞应答方面均受明显削弱,而 DTaP组仅出现轻度削弱。DTwP 组婴儿产生的免疫反应的绝对水平与 DTaP 组婴儿相似,甚至在许多情况下高于 DTaP 组婴儿。两种母体疫苗(Tdap-IPV和TT)的致反应性没有差异。
研究表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孕期接种Tdap-IPV安全可行,尽管存在免疫削弱效应,DTwP组婴儿的抗体质量和记忆B细胞反应仍与DTaP组相当甚至更高。因此,支持在低中收入国家推广该策略,以增强婴儿早期抗百日咳保护。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5)00072-6
2. WHO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与药品安全咨询委员会关于疫苗安全性的联合科学声明
2024年11月12日至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GACVS)与药物安全咨询委员会(ACSoMP)联合发布最新疫苗与药品安全性系统性评估报告。报告
报告中分析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母体疫苗Abrysvo®的安全性数据,并提出全球监测与风险管理的战略建议。报告显示,在部分地区(如南非),接种组早产风险略有上升,并达到统计学差异。然而,在高收入国家未发现类似关联。风险-效益模型分析显示,在妊娠27–36周接种覆盖率达98%的情景下,疫苗带来的婴儿保护效益大于潜在风险。美国真实世界数据显示,RSV疫苗接种孕妇的早产率(4.0%)与未接种者(4.5%)相近,未观察到明显不良信号。为进一步支持全球推广,辉瑞公司已启动4项上市后非干预性安全研究,涵盖孕妇和高风险成人群体,并将在非洲四国评估母体接种对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影响。
同时,报告提出,妊娠期疫苗安全数据仍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与数据缺口,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亟需加强监测。委员会建议,各国应明确本国妊娠不良结局的基线数据,加强对高风险孕妇(如妊娠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重点监测,并强化疫苗联合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事件识别与分析能力,以优化妊娠期疫苗安全监测体系。
h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380714/WER10010-eng-fre.pdf
3. 产前多组分干预促进儿童疫苗接种的可行性研究:基于美国产前保健提供者的全国性横断面调查
本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旨在探讨通过产前保健服务提升儿童疫苗接种信心的可行性,并系统评估产前保健提供者对多组分干预措施的实施态度及潜在障碍。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2年4-6月期间通过线上问卷对美国全国性产前保健专业组织成员进行抽样。
设计三组分干预方案:(1)产前保健提供者基于指南的儿童疫苗接种规范化推荐;(2)整合循证医学证据的交互式教育网站,提供疫苗安全性、接种流程及资源导航信息;(3)孕期疫苗咨询专员电话服务,解决个体化疑虑。研究通过改良版干预可行性量表量化评估各组的实施可行性,并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识别关键影响因素。
结果分析共纳入495名受访者,其中65.1%的受访者认可产前阶段探讨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但仅46.7%的受访者对自身改变服务对象接种决策的能力持肯定态度。干预可行性的评估方面,教育网站组可行性认同度最高(71.4%–75.2%),其次为提供者主动推荐(54.0%–59.7%)及疫苗专员咨询服务(53.9%–56.7%)。在实施层面,报告主要障碍包括:人力资源不足(48.0%)、时间压力(47.8%)及儿童疫苗知识培训不足(45.4%)。相较之下,57.7%的提供者认为提供高质量的疫苗教育资源是实施关键促进因素。
研究结论认为,该多组分干预在产前保健环境中具备较好的可行性。为推动干预落地,应配套减少时间与人力负担的支持措施,同时强化产前护理人员在儿童疫苗沟通方面的培训与信心建设。
https://doi.org/10.1002/ijgo.15970
4. 免疫规划项目中医护人员学习绩效提升策略的多国现状分析:基于国家利益相关者与卫生工作者的角度
本文发表于Journal of Global Health,系统分析了7个Gavi支持国家(巴基斯坦、肯尼亚、南苏丹、布基纳法索、加纳、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免疫规划项目中卫生工作者学习绩效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于2022年4月至5月开展实地调研,对38名政策制定者的进行深度访谈,并对215名一线人员开展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传统在职培训方式占主导地位,数字技术应用增长迅速但效果证据不足;职业晋升是最强激励因素,但培训与职业发展脱节;主要障碍包括人力短缺、培训机会有限及数字基础设施薄弱。质量改进小组或集体问题解决机制被证实为有效学习策略以提升实践能力,而电子学习等新方法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研究建议,政策制定者应优先支持基于证据的综合干预策略,整合多种学习方式以提升服务绩效。同时,必须加强对现有和新兴干预手段的效果评估,推动循证实践的传播与应用,确保资金配置与干预成效相匹配,促进全球卫生工作者学习体系的长期优化。
https://doi.org/10.7189/jogh.15.04109
5. 印度尼西亚电子免疫登记系统 (ASIK)实施效果评估: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
本文发表于 Interactive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系统评估了印度尼西亚首个电子免疫登记系统(Aplikasi Sehat IndonesiaKu,ASIK)的实施效果。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结构化分析,全面考察了ASIK在10,382个初级卫生中心的推广应用情况。
结果显示,ASIK系统在短期内实现了广泛覆盖:全国34个省份中,93.5%的初级卫生中心、93.5%的街道和97.5%的县市通过ASIK系统上报免疫数据,累计记录数据超2100万条。系统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麻疹-风疹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及百白破-乙肝-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P-HepB-Hib)的覆盖率分别为50.1%、36.2%、30.7%和40.2%。问卷结果显示,80.3%的用户报告掌握ASIK系统功能;61.7%的用户认为系统界面与用户体验良好但需优化;54%的用户认为系统变量设置基本满足需求但需完善;59.1%报告遭遇过系统间歇性故障。
研究发现,ASIK作为印尼首个全国性电子免疫登记系统,显著提升了数据实时性和精准度,但卫生工作者双重记录负担、数字鸿沟及系统整合问题仍需解决。研究强调,持续优化技术、加强跨部门协作(如与民政部门的数据共享)及推动单一数字化报告流程,是确保电子免疫登记系统在资源有限地区成功落地的关键。
6. 流感疫苗接种对200万以上老年人群流感相关住院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基于目标试验模拟框架的研究
本文发表于BMC Medicine,采用目标试验模拟框架*,基于中国台湾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NHIRD),评估了2018-2019年流感季流感疫苗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临床有效性,重点分析疫苗对流感相关住院、并发症及医疗成本的影响。
研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纳入1,214,392对接种与未接种流感疫苗的老年人群。结果显示,流感疫苗接种可将流感相关住院风险降低14%(95% CI: 10%-18%),且这一保护效力在不同年龄、虚弱状态及流感风险人群中保持一致。随着接种后观察期的延长,疫苗对流感相关住院的保护效力呈下降趋势: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为25%(95% CI: 19%-30%),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期间为23%(95% CI: 18%-28%),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为14%(95% CI: 10%-18%)。此外,疫苗接种显著降低了多种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流感相关死亡率降低30%,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降低12%-26%,心血管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和中风)风险降低39%-47%,急性肾损伤风险降低23%。研究估算,疫苗接种可节省约300万美元的流感相关住院医疗费用。
研究结果表明,流感疫苗在真实世界老年人群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保护效果,能够有效减少严重流感事件(如住院)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疫苗保护效力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疫苗效力在75岁以上及体弱人群中有所减弱,且在接种后流感季节内逐渐下降,强调持续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高剂量疫苗或佐剂疫苗可能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以提供更持久的保护。
*目标试验模拟框架(Target Trial Emulation Framework) 是一种用于观察性研究的因果推断方法,旨在通过设计和分析方式模拟一项理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减少偏倚并提高研究的因果解释力。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5-03955-w
编译整理:邓天怡 朱姿颐
审核校对:李周蓉 刘子祺
排版编辑: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