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xLab周报第64期

研究进展

1. 中国国家免疫规划新疫苗引入的筹资:挑战与对策

本文由张馨予、陈姝、朱坤、汤胜蓝发表于BMJ Global Health,系统探讨了中国国家免疫规划(NIP)引入新疫苗的筹资现况、主要挑战及政策建议。中国作为典型的中等收入国家,自2008年以来未引入WHO推荐的数个关键新疫苗,其原因之一为受限于免疫规划筹资机制的不完善。

研究系统分析了新疫苗引入的筹资四大挑战:一是财政投入不足且波动显著:NIP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拨款,随着目标儿童数量减少,实际投入呈下降趋势,影响新疫苗的引入与广泛使用;二是筹资渠道单一:现行法规限制医保基金用于疫苗接种,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足;三是价格可及性障碍:非免疫规划疫苗价格高昂且缺乏公共财政补贴,削弱公众的接种意愿;四是决策机制待完善:NIP调整流程复杂,延缓新疫苗纳入的进展。研究同时指出三大机遇:国家层面对扩大NIP的重视、地方层面开展免费/补贴试点,以及国产疫苗价格因市场竞争和采购机制调整而逐步下降。

研究建议:(1)增加政府资金投入,确保免疫规划的可持续性;(2)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医保基金部分覆盖疫苗接种的做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优化采购机制,推行基于价值的集中采购和议价,降低疫苗采购成本;(4)完善决策流程,构建透明、高效的新疫苗准入评估体系,加速新疫苗纳入。该研究也为其他中等收入国家优化免疫规划筹资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https://doi.org/10.1136/bmjgh-2024-017970

2. 轮状病毒疫苗效力与有效性的全球评估:一项快速综述和Meta回归分析

本文发表于eClinical Medicine,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回归模型,揭示了轮状病毒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保护效果差异。研究采用快速审查法(2020年7月至2024年10月),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100项符合标准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构建了基于国家层面的10项可及指标(包括儿童腹泻患病率、5岁以下死亡率、卫生设施覆盖率等)的预测模型。

结果显示,轮状病毒疫苗效力(VE)预测值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在美洲、欧洲和西太平洋地区为69.6%-94.3%,而在非洲、东南亚和东地中海地区降至18.6%-85.3%。同时,疫苗有效性(VEff)与理论效力呈非线性关系:当VE高于60%时,疫苗有效性通常低于VE;但VE较低时,有效性反而可能更高。此外,模型验证表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VE)与观察值(VEff)呈强相关(r=0.63),98.2%的实际数据落在95%预测区间内。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揭示了轮状病毒疫苗效果的全球异质性,为未引入疫苗的国家评估效益提供依据。但需提升预测变量数据质量(如标准化腹泻监测)并扩大临床试验区域覆盖(特别是非洲等高负担地区),以增强评估的稳健性。

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5.103122

3. 婴儿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旅行者暴发胃肠炎报告:对前往流行区的旅行者加强接种的潜在意义

本文发表于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回顾了一起日本旅行者(14名儿童和9名成人)在马来西亚旅行4周期间发生的轮状病毒胃肠炎暴发事件,并探讨前往流行区的旅行者加强接种的必要性,为疫苗长期保护效果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显示,在23名旅行者中,15人出现胃肠炎症状,其中2例经粪便检测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腺病毒和诺如病毒检测呈阴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1)5名有轮状病毒感染史的个体均未发病,显示自然感染可能提供持久免疫保护;2)10名婴儿期接种疫苗的儿童中,有9名出现了急性胃肠炎症状(轻症),但均未住院治疗,提示疫苗保护效果随时间减弱;3)唯一未接种且无感染史的儿童出现重症需住院治疗,凸显基础免疫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既往感染史可能比婴儿期疫苗接种提供更持久的保护,而疫苗的长期保护效果或较为有限。研究提示,对于前往轮状病毒流行区的旅行者(特别是未曾感染或距末次疫苗接种时间较长的人群),接种加强针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评估加强针接种对旅行者的潜在益处,为制定旅行者人群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5.2467475

4. 无人机配送疫苗的可行性评估:一项探索性研究

本文发表于Health Science Reports,旨在评估无人机系统(UAVs)在偏远地区疫苗配送中的技术可行性与挑战。研究采用探索性研究设计,通过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的受控实验,测试了多旋翼无人机在3平方公里空域内执行5次模拟新冠疫苗运输任务的表现。

结果显示,无人机在4.5公斤载荷条件下可实现31分钟续航和17公里航程(平均飞行速度为12米/秒),冷链温度稳定维持在3-4℃。振动测试表明,飞行过程未影响疫苗瓶完整性。研究通过实证测试验证了无人机在疫苗配送中的技术可行性,为交通不便地区提供了高效、灵活的配送方案,尤其适用于紧急免疫规划。

本研究在受控环境中开展,但在实际应用和推广中,或面临监管审批复杂、缺乏成本效益分析等挑战。未来需重点提升无人机性能参数,开展真实环境验证,同时完善监管政策以促进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上述改进措施对建立更灵活、高效的疫苗配送体系,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提升偏远地区免疫服务可及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https://doi.org/10.1002/hsr2.70208

5. 儿童和成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未来免疫预防策略

本文发表于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系统综述了2000–2024年全球肺炎链球菌疫苗的临床数据(免疫原性、安全性)与流行病学证据,提出未来免疫策略的三大方向。

一是扩大结合疫苗血清型覆盖范围。PCV15和PCV20已获批用于儿童和成人,新增覆盖8型、12F型等高致病性血清型。研究显示,在成人中PCV20对新增7种血清型的抗体反应显著优于PCV13。然而,价次提升可能引发抗原干扰,需优化多糖-蛋白配比。

二是优化成人免疫策略。目前成人肺炎链球菌防控主要依赖儿童接种的间接保护效应,但血清型替代(如3型、22F型)使保护受限。建议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风险人群接种高价次肺炎球菌疫苗,以降低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和非菌血症性肺炎球菌肺炎(NBPP)的发生风险。

三是加速蛋白疫苗研发。基于肺炎链球菌高度保守蛋白(Ply、PcpA)的多价疫苗可突破血清型特异性限制,提供更持久的保护。早期临床试验证明,PhtD-Ply-PcpA三价蛋白疫苗在婴幼儿中的安全性良好,但未能显著减少鼻咽部定植,需优化抗原组合并建立黏膜免疫评价体系。

研究强调,未来需通过上述策略以应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替代和免疫逃逸带来的新挑战,同时建立标准化免疫评价方法,为疫苗研发提供依据,进一步降低全球肺炎链球菌疾病负担。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4)00740-0

6. PCV 10接种对孟加拉国儿童肺炎球菌性中耳炎伴耳漏病例的流行病学影响

本文发表于Vaccine,首次探讨了孟加拉国10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 10)的接种对儿童肺炎球菌性中耳炎伴耳漏病例的流行病学影响。孟加拉国自2015年起将PCV10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研究通过2014-2019年期间在达卡最大儿童医院的耳鼻喉科门诊开展监测, 收集中耳炎伴耳漏病例的耳拭子。

结果显示,PCV10疫苗引入四年后,伴耳漏病例中肺炎球菌检出率从2014-15年的18.4%(164/892)降至2018-19年的15.6%(581/3735),降幅达15.4%。疫苗血清型(VTs)在接种后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较接种前期减少44.1%,其中血清型14、6B和19F分别减少60.2%、57.5%和42.9%。相反,非疫苗血清型(NVTs)呈现8.6%的非显著性增长。其中,35B型血清型增幅达70.1%。接种2-3剂PCV10对疫苗覆盖血清型所致中耳炎病例的保护效果达到84.4%。

研究表明,虽然PCV10能有效预防疫苗血清型引起的中耳炎伴耳漏,但血清型替换现象限制了其总体防控效果。建议通过持续病原学监测指导疫苗策略优化,在血清型流行病学变化显著的地区考虑使用覆盖更广的高价疫苗。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5.126995

政策指南

WHO发布新版腮腺炎疫苗立场文件

202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新版腮腺炎疫苗立场文件,该文件基于全球流行病学与疫苗学研究进展,对2007年版进行重要修订。文件指出,在实施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接种的国家,腮腺炎发病率从100-1000例/10万人降至<1例/10万人。然而,当儿童期腮腺炎疫苗接种覆盖率<80%时,腮腺炎可能在青少年和成人中流行,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

目前全球63%的WHO成员国(123/194)已将腮腺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IP),主要采用MMR/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MMRV)联合疫苗。全球使用的Jeryl-Lynn、RIT 4385等WHO预认证疫苗株具有充分效力证据,而部分国家使用的Hoshino、Torii等疫苗株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持。

研究表明,2剂次接种程序可提供长期免疫保护,有效降低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并发症风险。但存在时间依赖性衰减现象,特别是在疫苗覆盖率未达群体免疫阈值的情况下,成人感染风险上升。

WHO强调,腮腺炎疫苗接种策略应确保≥80%的高覆盖率,优先使用含腮腺炎成分的联合疫苗。同时,需优化全球监测系统,以提升腮腺炎流行趋势及疫苗效力的数据质量,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wer-9911-115-133


编译整理:朱姿颐 邓天怡

审核校对:李周蓉 刘子祺

排版编辑:刘子祺

其他周报

代表性地区的基本情况、接种政策及效果、宣传推动情况

(1) 成都市

 

基本情况

成都市2022年度GDP为20817.5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七。成都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成都市宫颈癌综合防控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3-14岁在校且无HPV疫苗接种史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进口二价0-1-6三剂次、进口四价0-2-6三剂次。资助政策为国产二价疫苗(沃泽惠)免费,其它疫苗补贴600元/人,并自付20元/剂接种费。疫苗接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学校所在地预防接种单位负责。截至2022年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达90.04%[14]。

宣传推动

成都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讲座、知晓日、义诊咨询、专题课程、专题活动等,载体包括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等,覆盖相关医疗机构300余、社区300余个、和公众场所90余个。面向适龄女孩及监护人、适龄女性及全体市民开展广泛宣教,宣传材料发放至近9万名群众,讲座活动覆盖近2万名群众。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其它女性常见疾病防控等。

(2) 济南市

 

基本情况

济南市2022年度GDP为12027.5亿元,位列全国城市排名20。2021年,济南市出台《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一济南市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4周岁且无HPV疫苗接种史的在校七年级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资助政策免费接种。疫苗接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安排分班级分时段前往学校所在地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接种。截至2022年1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达
94.4%[15].

宣传推动

济南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采访、线上线下专题活动,载体包括网络媒体、纸媒、科普展板、宣传手册、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济南HPV疫苗接种手册,宣教人群广泛涵盖全体市民,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等知识。

(3) 鄂尔多斯市

 

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2022年度GDP为5613.44亿元,全国地级市第45位。2021年,鄂尔多斯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鄂尔多斯行动创新模式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2020年8月,鄂尔多斯市在准格尔旗率先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目标人群为全市当年13-18岁在校且无HPV疫苗接种史女生。免疫程序为进口二价0-1-6三剂次,

2023年起调整为13-14岁女孩0-6二剂次。资助政策为疫苗免费,自付20元/剂接种费。组织方式为疫苗接种服务中心根据任务安排联系学校,有规划的通知适龄女孩前来完成HPV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1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接近70%[16]。

2022年8月,启动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高三女生接种四价和九价HPV疫苗的试点工作,利用暑假时间展开接种,力争在2023年年底达成90%的接种目标[17]。自鄂尔多斯之后,由政府主导的HPV疫苗惠民行动在多地等涌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多主体参与到HPV疫苗支持项目,如慈善总会、医院、妇联等为主体单位牵头组织开展了一些公益活动。

宣传推动

鄂尔多斯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讲座、知晓日、义诊咨询、专题课程、专题活动等,载体包括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等,宣教人群广泛涵盖在校女孩及监护人,适龄女性及全体市民。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其它女性常见疾病防控等。

(4) 西安市

 

基本情况

西安市2022年度GDP为11486.51亿元,排名全国第22位。2021年,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全市年龄满13周岁(初中)在校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进口二价0-1-6三剂次,进口四价和进口九价0-2-6三剂次。接种政策为自愿自费。各区(县)合理设立HPV疫苗专项疫苗接种门诊承担接种任务,并及时将接种信息统一录入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平台。

宣传推动

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宫颈癌综合防治宣传方案》(市健办发〔2022〕12号)。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义诊等形式,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公众号、报纸等载体普及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

(5) 西藏自治区

 

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2022年度GDP为2132.64亿元,经济总量整体规模相对其他省份较小,人均GDP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2022年出台《西藏自治区妇女“两癌”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3-14岁在校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资助政策为免费。由学校组织,接种者在商定接种时间携带个人身份证明材料与法定监护人一同前往定点接种单位接种。

宣传推动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对适龄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种工作的意义及内容进行广泛宣传。

近年来各地HPV疫苗惠民项目信息

“疾病负担”指标解读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 BOD)是指疾病造成的失能(伤残)、生活质量下降和过早死亡对健康和社会造成的总损失,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

 

在疾病的流行病学方面,衡量疾病负担的常用指标包括传统指标和综合指标。

 

传统指标

传统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包括:用于描述和反映健康状况与水平的常规指标,如死亡人数、伤残人数和患病人数等绝对数指标;以及用来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疾病分布差异的指标,如发病率、伤残率、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和住院率等相对数指标。

 

上述传统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基本上只考虑了人口的生存数量,而忽略了生存质量,不够全面;但优势在于资料相对计算方便,结果直观,可用于各种疾病的一般性描述。

 

综合指标

疾病负担不等同于死亡人数,综合指标弥补了传统指标的单一性,且可以让各种不同疾病造成的负担之间相互比较。

 

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通过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来估计疾病负担的大小。但忽略了疾病造成的失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将死亡和失能相结合,用一个指标来描述疾病的这两方面的负担。它包括因早死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L)和因伤残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D),即DALY=YLL+YLD。目前,DALY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最具代表性、运用最多的疾病负担评价指标。

 

健康期望寿命(HALE):指具有良好健康状态的生命年以及个体在比较舒适的状态下生活的平均预期时间,综合考虑生命的质量和数量两方面。

 

 

随着疾病负担研究的深入,其测量范围从流行病学负担扩大到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详细见:疾病的“经济负担”怎么计算?

 

参考资料:

陈文. 卫生经济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李茜瑶,周莹,黄辉等.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5):777-780.

什么是“年龄标化”?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年龄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发病率为例,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癌症新发病例的情况。由于年龄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

 

如果两个国家的人群年龄结构相差很大,例如A市老年人口比例更大,B市年轻人口占比更高,直接比较两地癌症发病率的高低,我们不能确定发病率较高的市,是因为年龄构成不同还是因为其他影响因素(如饮食习惯、环境等)所导致。因此,需要用“年龄标化”的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处理数据,排除年龄影响因素的干扰,再来比较两地的发病率数据。

 

以发病率为例,即把原始数据套到一个“标准年龄结构人群里”,计算出”年龄标化发病率“,这样人群结构不同的A市和B市,就能在同一个指标尺度下进行“发病率”比较。年龄标化通常有“中标率”,即我国各地基于某一年份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构成作为标准计算,国内不同地区的疾病数据比较采用的是“中标率”;另一种是“世标率”,即用世界标准人口构成机型标化计算,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指标比较。

 

同样地,以死亡率为例,应特别注意各之间地人口构成的差异。用标准化死亡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甲、乙两地在未标化前的肺癌死亡率相同,但实际上乙地人群的肺癌死亡率要明显地高于甲地,其原因在于甲地男性老年人口居多,而肺癌的死亡率又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所以用未标化率进行比较时,就会得出甲乙两地肺癌死亡率相同的错误结论。

 

参考资料:

 

张科宏教授:年龄标化的患病率 – 丁香公开课 (dxy.cn)

科学网—癌症(粗)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的区别 – 杨雷的博文 (sciencenet.cn)

WHO年龄标化死亡率定义及计算方法

沈洪兵,齐秀英. 流行病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疾病的“经济负担”怎么计算?

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的费用。通过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可以从经济层面上研究或比较不同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总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无形疾病经济负担。

直接经济负担:指直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总费用,包括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和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两部分。直接医疗经济负担是指在医药保健部门购买卫生服务的花费,主要包括门诊费(如挂号费、检查费、处置费、诊断费、急救费等)、住院费(如手术费、治疗费等)和药费等。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包括和疾病有关的营养费、交通费、住宿费、膳食费、陪护费和财产损失等。

间接经济负担: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和社会带来的有效劳动力损失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具体包括:劳动工作时间损失、个人工作能力和效率降低造成的损失、陪护病人时损失的劳动工作时间、精神损失等。

无形经济负担:指患者及亲友因疾病在心理、精神和生活上遭受的痛苦、悲哀、不便等生活质量下降而产生的无形损失。

 

参考资料:

陈文. 卫生经济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李茜瑶,周莹,黄辉等.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5):7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