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
1. COVAX即将结束,新冠疫苗转为常规免疫接种
2023年12月19日,WHO、CEPI、UNICEF、Gavi联合发表声明,表示COVID-19疫苗全球获取(COVAX)机制将于2023年12月31日结束,届时新冠疫苗将转为常规免疫接种。COVAX共向146个经济体提供了近20亿剂疫苗,在获得预先市场承诺(AMC)的低收入经济体中避免了约270万人死亡。COVAX帮助低收入经济体实现了57%的两针覆盖率。2024年和2025年,中低收入经济体将继续从Gavi获得COVID-19疫苗和接种支持,目前已有58个经济体申请了2024年的8,300万剂疫苗。
2. WHO发布关于新冠疫苗抗原成分的声明
COVID-19疫苗成分技术咨询小组于2023年12月4-5日召开会议,审查SARS-CoV-2的遗传和抗原进化情况、目前批准的疫苗对抗流行中的SARS-CoV-2变异株的性能情况以及对COVID-19疫苗抗原成分的影响。2023年12月13日,WHO发布关于COVID-19疫苗抗原成分的声明,要点包括:(1)SARS-CoV-2在继续传播并随着刺突蛋白的重要遗传和抗原变化而进化。(2)各种不同疫苗技术平台的单价XBB.1.5 COVID-19疫苗均可诱导针对流行中的SARS-CoV-2变异株的广泛交叉反应性中和抗体应答。(3)鉴于目前SARS-CoV-2的进化情况以及单价XBB.1.5疫苗对流行中变异株所表现出的免疫反应广度,COVID-19疫苗成分技术咨询小组建议保留当前COVID-19疫苗的抗原成分,即以单价XBB.1.5作为COVID-19疫苗抗原成分。
3. WHO科学委员会发布mRNA疫苗技术报告
2023年12月13日,WHO科学委员会发布了“mRNA技术在传染病和病毒诱导癌症的疫苗研发中的潜在益处和局限性”报告。报告建议建立一个框架,以评估mRNA技术在开发疫苗和治疗其他传染病方面的价值,且有助于确定mRNA技术在应对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潜在作用。报告指出,mRNA COVID-19疫苗的成功源于数十年来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包括RNA的化学修饰和免疫反应,以及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以及癌症治疗和疫苗方面的应用。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84551
研究进展
4. 新冠大流行期间,肯尼亚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服务仍具韧性
2023年12月18日,Vaccine在线发表论文,评估了COVID-19大流行期间肯尼亚两个县的儿童常规疫苗接种服务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流行并未影响儿童常规疫苗接种服务。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缓冲了大流行的影响;卫生部制定的战略确保了疫苗接种服务的可持续性,并鼓励人们在大流行期间接受疫苗接种服务。这些研究发现有利于在未来大流行期间保障常规免疫接种服务。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3.09.023
5. 加拿大成年人疫苗犹豫的个体层面影响因素
2023年12月16日,Vaccine在线发表论文,探究了在COVID-19大流行背景下,在加拿大成年人群体中,与疫苗犹豫相关的社会人口统计学和个人层面因素。研究发现,年龄、种族、政治派别和对疫苗阴谋论的信仰与疫苗犹豫有关。此外,还讨论了不信任和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在疫苗犹豫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加拿大的各省政府采取不同于大流行前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率。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3.12.030
6. “接力种”措施是提高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的有效策略
提供疫苗接种补贴和明信片的“接力种”干预措施,被证明能够有效提高中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和对疫苗的信心。2023年12月15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丹教授团队于Vaccine在线发表论文,她的研究表明对疫苗重要性的信心是接力种与疫苗接种之间的潜在中介变量。此外,与直接支付疫苗价格的一般情况相比,无论个人收入水平如何,“接力种”措施都与疫苗接种率的增加有关。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3.11.046
7. 新型口服2型脊灰疫苗在婴儿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2020年11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口服2型脊髓灰质炎疫苗(nOPV2)列入紧急使用清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特别是婴儿。2023年12月16日,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在线发表论文,探究了nOPV2在1周、2周和4周不同接种间隔下,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非劣效性。这是一项在多米尼加共和国6-8周健康足月婴儿中进行的开放标签的3期随机试验。结果表明,间隔1或2周接种两次nOPV2是安全且具有免疫原性的。间隔2周的免疫反应并不劣于标准间隔4周后的免疫反应。这表明,间隔1周以上的接种程序可增加接种灵活性,在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暴发期间快速提高覆盖。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3)00519-4
编译整理:邓添艺
编辑排版: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