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1.支持国家免疫技术咨询组(NITAG)的循证建议与工作评估:新工具与新方法
本文发表于Vaccines。通过新型、有效的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机会越来越多,扩大免疫规划向全生命周期覆盖拓展,凸显了国家免疫技术咨询组(NITAGs)循证决策(EIDM)的重要性和价值。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全球健康工作组开发并提供了新的工具,以支持NITAG进行循证决策。这其中包括:1)面向NITAG成员、秘书处或工作组开发的 “从证据到建议”(EtR)方法的辅助培训,帮助他们就具体的疫苗政策向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提供建议;2)面向NITAG 成员、秘书处和其他人的关于EtR方法的在线学习模块;3)NITAG成熟度评估工具(NMAT),用于评估NITAG在七个功能领域的能力成熟度。
文章总结了上述工具在多个国家的培训、应用的经验。取得持续进展的关键因素包括灵活使用这些工具和资料,使用吸引人和高效的方法,考虑定期培训,以及通过当地、地区或国际促进者的及时跟进,为政策建议提供持续支持。未来工作的优先事项包括:评估EtR培训和NMAT评估的影响;与合作伙伴合作,扩大和调整这些工具,以便更广泛地使用;与其他方法协同,加强NITAG的能力建设;开发最佳方法,增强NITAG使用EtR方法的能力。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4.01.035
2. 冈比亚麻疹和风疹微针贴片疫苗应用:1/2期、双盲、双模拟、随机、阳性对照、降阶梯试验
该研究结果发表于The Lancet. 微针贴片技术被列为实现中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覆盖公平性的全球最高优先创新技术,而麻疹和风疹微针贴片疫苗(MRV-MNP)被广泛认为可能有助于消除麻疹和风疹。这项在冈比亚进行的单中心、1/2期,双盲、双模拟、随机、阳性对照、降阶梯试验的结果,提供了MRV-MNP在儿童中的耐受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首批数据。
研究于2021年5月进行。所有参与者都必须身体健康,成人组年龄为18-40岁,幼儿组年龄为15-18个月,婴儿组年龄为9-10个月,并且在整个随访期间都可以接受访问。三个年龄组按2:1的比例(成人)或1:1的比例(幼儿和婴儿)随机分配接受MRV-MNP和安慰剂(0-9% 氯化钠)皮下注射,或安慰剂微针贴片和麻疹风疹常规疫苗(MRV-SC)皮下注射。实施研究干预措施的工作人员、参与者、家长和评估试验终点的研究人员均不知道治疗分配情况。
45名成人、120名幼儿和120名婴儿被随机分配并接种疫苗。成人和幼儿在接种疫苗后的14天内均未出现安全问题。在婴儿中,接种MRV-MNP后,麻疹血清抗体阳转率为93%,风疹血清抗体阳转率为100%,而接种MRV-SC 后,麻疹血清阳转率为90%,风疹血清抗体阳转率为100%。MRV-MNP接种部位的压痕是最常见的局部反应,60名幼儿中有46名(77%)和60名婴儿中有39名(65%)出现这种反应。接种MRV-MNP的60名幼儿和60名婴儿中,分别有35人(58%)和57人(95%)出现了相关的非征集性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接种部位变色。所有局部反应都很轻微。没有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本次试验的结果为加速这一关键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0532-4
3. 疫苗接种的可持续筹资:国家医疗保险的战略角色
本文发表于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地区成员国对医疗改革的政治兴趣日益浓厚,许多国家选择国家医疗保险作为全民健康覆盖的主要筹资机制。尽管疫苗接种是一项基本医疗服务,可影响全民健康覆盖的进展,但这些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通常不会将其列为优先事项。
文章讨论了将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医疗保险覆盖的服务范围的潜在益处,包括扩大疫苗接种的覆盖率、促进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并帮助私立医疗机构融入初级卫生保健体系。此外,还有助于调动国内资源扩大初级卫生保健的财政空间。同时,分析了非洲地区多个国家面临的免疫预算不可持续性的挑战。
文章提出,非洲地区有机会通过国家健康保险增加国内疫苗接种资金。首先,已经在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中明确包含常规免疫接种的国家应加大力度,落实其他相关政策,可以参考泰国的经验,将其国家医疗保险计划定位为疫苗和疫苗接种服务的主要购买者。其次,可以通过国际组织等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免疫接种项目管理人员利用国家保险进行战略性医疗采购的技术能力。再次,国家免疫规划和国家医疗保险计划之间需要加强接触,免疫服务预测和成本计算应与国家医疗保险合作。最后,国家医疗保险的一名代表应作为非核心成员加入国家免疫技术咨询小组(NITAG),作为NITAG与医保计划之间的联系纽带。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4.2320505
4. PCV13 对中国北京儿童全因住院肺炎的保护作用:真实世界的证据
本研究发表于Vaccines.研究以北京市疫苗接种记录和住院病历数据库为基础,按照是否接种 PCV13 疫苗,选取北京市 2017 年出生的儿童作为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儿童年龄、性别和地区按 1:4 的比例进行匹配。研究计算并比较了儿童出生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和30个月内同期全因住院肺炎的发病率、疫苗有效性和直接医疗费用。
与未接种 PCV13 疫苗组相比,接种组的全因住院肺炎发病率在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均显著低于未接种组。PCV13疫苗对12个月内婴儿的全因住院肺炎的有效性(VE值)最高,为41.9%,其次是对18个月内的婴儿,疫苗VE值为29.3%,对于24个月内的婴儿,疫苗VE值为17.1%;在30个月内的组别,VE值几乎为0。
研究团队认为,PCV13加强针和基础免疫均可降低儿童全因肺炎的发病率,且前者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加强针的免疫效果更好,更适合我国肺炎球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必要对肺炎球菌的血清型分布进行探讨,并可考虑在儿童的免疫规划中推广和应用PCV13。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4.04.015
编译整理:邓添艺
审核校对:张馨予
编辑排版: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