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1. 孕期接种重组百日咳疫苗后母体抗体通过胎盘转移:真实世界证据
本研究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这是首次对孕期接种重组百日咳疫苗的真实世界血清学研究,调查了在实际环境中妊娠期接种重组百日咳疫苗后母体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转移至胎儿的情况。研究招募了接种单价重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人数=199)、百日咳-破伤风-白喉联合疫苗(人数=200)、仅接种破伤风-白喉联合疫苗(人数=54)的孕妇,对妊娠、分娩和新生儿结局进行了评估。分娩后采集脐带血,评估百日咳毒素抗体(PT-IgG)、丝状血凝素抗体(FHA-IgG )和PT中和抗体(PT-Nab)的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没有关于接种单价百日咳疫苗或百日咳联合疫苗导致妊娠、分娩或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情况。在接种重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或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妇女的脐带样本中检测到较高的PT中和抗体水平。在破伤风-白喉联合疫苗接种组中,PT中和抗体的水平较低,丝状血凝素抗体也是如此。妊娠<27周或27-36周时接种重组百日咳疫苗可诱导相似的脐带血百日咳抗体水平。这项真实世界研究首次证实,在孕中期和孕晚期接种重组百日咳疫苗可使婴儿获得高水平的被动免疫。
https://doi.org/10.1016/j.ijid.2024.107047
2. 系统综述:印度在加强免疫覆盖方面的技术应用
本文发表于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Southeast Asia。在印度,不同的环境、地理区域和人口的免疫接种覆盖率各不相同。提高免疫接种率的技术可以缩小免疫接种覆盖率的差距。
研究选取了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期间发表的观察性和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儿童、孕妇、成人、老年人、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和印度所有地区的弱势群体,最终共纳入23项有关研究开展分析。研究确定了八类加强免疫覆盖的措施,包括使用提醒系统、免疫接种运动、传感器和可穿戴技术、部门间协调、社区动员/参与、能力建设、监管和监测以及疫苗宣传。大多数研究(82.6%)报告了儿童免疫接种技术,但缺乏对成人免疫接种、特殊/弱势群体免疫接种和职业免疫接种方面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干预、在学校实施强制疫苗接种、及时发送提醒、提供者指导的干预和经济激励措施可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创造需求、改进疫苗接种方法、现金转移计划、加强卫生系统和使用新技术也与中低收入国家(LMICs)婴儿免疫接种覆盖率的提高有关。综述中包括三项关于孕妇的研究,助产士在产前护理场所提供百日咳疫苗接种服务、电子病历中的自动提醒以及提高医疗服务提供者对指南推荐的认识,与孕产妇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有关。
研究者认为,本次回顾分析大多数基于成熟的干预措施,但印度对数字技术或基于设备的机器技术应用的评估相对较少,过往的干预技术多数与能力建设和社区动员有关。要在印度实现免疫接种覆盖率的“最后一英里”,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战略,根据当地需求和已知障碍,采用最可行、最易获得、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数字新技术,同时还要有规划和政治意愿。
https://doi.org/10.1016/j.lansea.2023.100251
3. 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联合接种:2019-2023欧盟英美加政策回顾与接种率趋势
该研究发表于Vaccines。联合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已成为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的一种策略。本研究介绍了欧盟、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联合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的政策和接种率。研究从政府网站、国家卫生组织和报纸上收集了联合接种政策的数据,并通过国家数据库、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库或ourworldindata.org收集了2019年至2023年期间≥65 岁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率和≥60 岁人群或普通人群的 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
纳入分析的国家共32个。研究团队收集了30个国家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两个流行季的疫苗接种政策数据,在2021-2022流行季,除四个国家外,其他所有国家的政策均支持联合接种;在2022-2023流行季,所有纳入分析的国家均支持联合接种。然而,尽管有政策的支持,实际政策遵守的情况和可用的数据有限。
研究观察到了流感疫苗的接种覆盖率和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率在2021-2022流行季相较于2019-2020年有所上升,但2022-2023年流行季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率略有下降。研究者认为接种覆盖率下降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的调研,特别是探究联合接种的情况下,疫苗犹豫不决、文化程度、卫生系统和覆盖率等及其动态变化,揭示影响个人接种决策的因素,并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信息。
https://doi.org/10.3390/vaccines12020216
4. 兄弟姐妹的溢出效应和接种疫苗的选择:一项回归不连续研究设计的证据
本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探究了丹麦在引入免费的HPV疫苗接种计划后,对目标青少年群体及其兄弟姐妹接种行为的影响。直接效果是指疫苗接种计划对目标人群(即符合资格的青少年)HPV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溢出效应是指疫苗接种计划对非目标人群(即不符合接种资格的兄弟姐妹)HPV疫苗接种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引入免费的HPV疫苗接种计划显著提高了目标青少年群体的疫苗接种率(女孩 +53.2%,男孩 +36%)。在溢出效应方面,目标群体的同胞姐姐接种率增加了4.5%,同胞哥哥的接种率增加了3.5%。直接效果在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的家庭中最为显著,因而该计划的实施减少了目标群体疫苗接种的社会经济不平等;而溢出效应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更大。此外,HPV疫苗接种计划也对其他预防性医疗服务的利用产生影响,如接种计划实施后,麻腮风疫苗加强针在女孩群体中的接种率有所提高。
研究团队认为,对于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他们对疫苗接种计划反应更加积极,会增加目标儿童及其兄弟姐妹的预防性疫苗接种率。尽管免费HPV疫苗接种计划减少了目标儿童接种率的不平等,却增加了年长同性别兄弟姐妹之间的不平等,政策制定者应在追求群体免疫和减少健康不平等方面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https://doi.org/10.1016/j.jhealeco.2023.102843
编译整理:邓添艺
编辑排版: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