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指南
1. 国内首个成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疫苗接种专家共识发布
《中国成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疫苗接种专家共识(2023版)》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正式发表。《共识》纳入了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8种成人常用疫苗,对疫苗接种人群、推荐疫苗类型、接种时机、免疫方案和药物调整等进行了推荐,将为广大预防接种人员和风湿免疫科医师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南,推动中国成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规范化的疫苗接种和感染防治工作。
https://mp.weixin.qq.com/s/4WJjjvvgdfBy4J0qzOrvKA
2. 默沙东九价HPV疫苗9~14岁女性二剂次接种程序获批
默沙东的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佳达修®9——的9~14岁女性二剂次接种程序(0,6~12月)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这意味着在此前9~45岁三剂次接种程序的基础上,佳达修®9将新增9~14岁二剂次接种程序,保护更多适龄女性远离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癌和宫颈病变。
https://mp.weixin.qq.com/s/zVKkJDu3AK60tMFzn2y2NQ
3. Gavi批准设立非洲疫苗生产加速计划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董事会批准设立非洲疫苗生产加速计划(AVMA),对AVMA的投资将高达10亿美元,用于支持非洲的疫苗生产。此外,还将设立第一反应基金,以确保在未来发生大流行时立即为疫苗应对提供资金;并资助“大力补种”工作,旨在填补大流行造成的免疫缺口。
https://www.gavi.org/news/media-room/initiatives-african-vaccine-manufacturing-approved-gavi-board
研究进展
4. 完善成人预防接种体系 提升全生命期免疫服务质量
成人预防接种体系在我国全生命期免疫服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李娟、曹琰琳、索罗丹、吴疆、冯录召等研究成果,研究回顾了我国成人预防接种体系的现状,介绍我国部分省市探索成人预防接种体系建设的成果、经验和模式。文章认为,我国应继续完善成人预防接种保障措施,科学布局成人预防接种网络,优化成人预防接种服务模式,以提升全生命期免疫服务质量。
https://rs.yiigle.com/cmaid/1488283
5. 50-64岁成人中高剂量重组流感疫苗保护作用更强
NEJM在线发表一项整群随机观察性研究,在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流感季节对50-64岁(主要年龄)和18-49岁的成年人中常规接种高剂量重组流感疫苗或两种标准剂量流感疫苗的一种。结果发现,在50岁至64岁的成年人中,高剂量重组疫苗比基于鸡胚生产的标准剂量疫苗对基于PCR技术确诊的流感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302099
6. 基于mRNA的RSV预融合F蛋白疫苗在6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NEJM在线发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3期试验,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随机接受一剂RSV预融合F蛋白疫苗(RSV PreF)——mRNA-1345(50μg)或安慰剂。结果发现,单剂mRNA-1345疫苗没有安全性问题,并且在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RSV相关的下呼吸道疾病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更低。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307079
7. 中高收入国家MMR和HPV儿童疫苗接种的障碍和推动因素
本文通过系统综述,旨在了解中高收入国家的弱势群体、少数群体或服务不足人群在麻疹、腮腺炎和风疹(MMR)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儿童疫苗接种方面的障碍和推动因素。研究发现,决策者必须考虑弱势、少数群体在接种疫苗中面临的卫生系统障碍,同时认识到每个群体的特定文化背景。为了扩大政策影响力度,鼓励接种疫苗的方法应根据人口的独特需求进行调整,而非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https://doi.org/10.1093/eurpub/ckad232
8. 减少印度孟买贫困人口中的“零剂次”儿童
本文分析了2022年10月孟买市区125名零剂次流动儿童的情况,即未接种过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第一针(DTPCV1)的儿童。结果发现,近一半儿童并非出生在孟买;一半以上儿童年龄在12-59个月,远超过首次常规儿童免疫接种的年龄;四分之三的儿童在医院出生时接种了疫苗,但之后未能接种DTPCV1。疫苗犹豫、认识差距和操作问题是不接种疫苗的常见原因。为确保疫苗公平,仍需努力惠及城市中的贫困移民儿童。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3.11.027
9. 三针和四针新冠疫苗的相对有效性
Vaccine在线发表的一项基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数据的研究显示,与接种两针疫苗相比,第三针和第四针新冠疫苗显著降低了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住院或死亡的风险。相对有效性在接种后两周内最高,分别为40%(第三针)和66%(第四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额外保护作用逐渐减弱。研究强调了增加疫苗剂次和更新疫苗策略的必要性,需要通过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监测疫苗有效性。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3.11.047
编译整理:邓添艺
编辑排版: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