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
1. 雅安市实施疫苗接种惠民政策,儿童与老年人可享半价补贴
为进一步提升重点人群的疫苗可及性与接种率,四川省雅安市自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11月30日正式实施疫苗惠民补贴政策。根据方案,本地户籍年龄在1至4岁儿童(已满1周岁未满5周岁)可享受水痘疫苗接种费用50%补贴。此外,本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4价流感疫苗或23价肺炎疫苗半价补贴,每人限选其中一种疫苗享受优惠(若两种疫苗均接种,另一种需全额自费),五年内接种过1剂次23价肺炎疫苗的老年人不纳入本次补贴范围。符合条件者可携带身份证或户口簿,前往所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
https://mp.weixin.qq.com/s/7IVK_DVTCG93yP7a9X3YCw
研究进展
1. 中国2010-2022年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变化趋势分析
本文发表于《中国疫苗和免疫》,系统分析了我国过去13年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变化趋势,为优化疫苗接种服务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数据显示,2010至2022年间,中国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下简称“非免规疫苗”)报告接种品种数从2010年26种上升至2022年41种;接种剂次数从7,789万剂增长至2.5亿剂,年均增长率达10.27%;每万人口接种剂次数由584剂上升至1786剂,年均增长率为9.76%。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接种量最高,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其中,西藏、青海、陕西等地年均增长率超过30%。
此外,多个疫苗接种政策的落地,如流感、水痘、HPV等重点疫苗免费或医保覆盖政策,显著提升了公众接种意愿。其中轮状病毒、肺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儿童常规非免规疫苗接种增长尤为显著。例如,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年均增长率达19.8%,含百白破(DTaP)类联合疫苗年增速高达43.8%。同时,近年来新上市疫苗(如肠道病毒71型(EV71)、HPV、带状疱疹疫苗)也在快速扩展接种人群,带动整体接种量上升。
研究强调,我国非免规疫苗接种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疫苗认知不足、信息传播不均、数据质量和接种公平性等问题。建议通过优化健康传播策略、完善疫苗供应链管理和创新接种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疫苗接种公平性和可及性。
2. 基于家长沟通的疫苗聊天机器人干预对提高初中女生HPV疫苗接种率的效果评估:一项集群随机对照试验
本文由侯志远等发表于Nature Medicine,旨在评估面向家长沟通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提升中国城乡地区初中女生HPV疫苗接种率中的干预效果。研究团队于2024年1月至5月采用集群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上海市和安徽省城乡地区180个初中班级为研究单元,最终纳入2671名12-15岁女生家长作为研究对象。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至干预组(n=1294)和对照组(n=1377),干预组通过微信平台接受为期两周的AI聊天机器人个性化咨询服务,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研究采用意向性分析(ITT),主要结局指标为干预期间家长为其女儿预约或完成HPV疫苗接种的比例,次要结局包括家长的疫苗知识水平、健康咨询行为及对疫苗谣言辨识能力等。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疫苗接种率(7.1%)显著高于对照组(1.8%)(P<0.001)。干预组家长咨询医护人员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49.1% vs 17.6%,P<0.001),此外,其疫苗素养得分和谣言辨识能力均有明显提升(P<0.001)。亚组分析显示,农村地区干预效果尤为显著,接种率为对照组的8.81倍。进一步分析发现,高频使用聊天机器人的家长接种意愿更强,且采用“护士”角色设定的交互模式效果优于“专家”角色设定。
该研究证实,基于人工智能的即时个性化咨询能有效提升家长疫苗知识水平,促进健康咨询行为,最终改善疫苗接种率。然而,在非免规疫苗自费支付和供应受限的背景下,需配套政策支持以降低经济障碍。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618-6
3. 欧洲地区HPV疫苗接种率的结构性与组织性影响因素:一项系统评价
本文发表于BMC Public Health,通过检索Cochrane CENTRAL、MedLine、EMBASE、PsychInfo等6个数据库1995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献,系统分析了影响欧洲地区HPV疫苗接种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涵盖意大利、英国、法国、瑞士等7个国家及15-27个欧洲国家的联合研究,采用渥太华量表、JBI评估工具及Amstar质量评估体系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显示,在影响HPV疫苗接种率的结构性因素方面,集中采购策略显著降低了疫苗成本,部分国家通过优化接种剂次(3剂次调整为2剂次)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接种项目在提升覆盖率方面表现突出,尤其在弱势群体中效果显著。组织性因素方面,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提高了接种记录完整性,医务人员培训增强了接种推荐意愿,多媒介健康教育策略则有效提升了公众接种意愿。
研究发现欧洲各国在政策执行、财政投入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实现WHO提出的“到2030年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全程HPV疫苗接种”的目标,建议采取建立区域性疫苗采购协作机制;推广标准化学校接种方案;加强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完善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宣传等综合措施,以改善疫苗可及性、优化服务供给和增强公众认知。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25-22343-w
4. 肺炎球菌疾病优化免疫策略的循证研究:加拿大经验与启示
本文发表于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基于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2018-2022年侵袭性肺炎球菌病(IPD)监测数据,系统评估了新一代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5、PCV20、PCV21)的应用价值。研究采用多维度评价框架,重点分析了疫苗血清型覆盖率及其对IPD的预防效果,同时综合考虑了血清型特异性抗生素耐药性、侵袭力和毒力等关键参数。
结果显示,对于儿童群体来说,采用“2+1”剂次免疫程序的PCV20接种方案最优,因为PCV20较PCV15覆盖更多高侵袭性与高毒力血清型,可间接降低血清型替代导致的成人IPD风险升高。相较之下,若儿童群体采用PCV15替代PCV13进行接种,尽管覆盖新增血清型,但其血清型侵袭性和毒力较弱,易被其他更具致病性的血清型替代,导致成人IPD发病率上升。对于老年群体,PCV21展现出良好保护效果。此外,对于免疫功能受损的高风险成年人,研究建议采用PCV20与PCV21联合接种策略,以达到更全面、更持久的保护效果。研究发现为制定肺炎球菌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https://doi.org/10.1017/S0950268825000305
5. 季节性流感疫苗需求规划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对德国体系的启示
本文发表于BMC Public Health,系统分析了德国季节性流感疫苗需求规划的现状与挑战,并基于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瑞士和美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优化建议。研究采用两阶段研究方法,首先对德国现有流感疫苗需求规划体系开展系统性评估,再通过对参考国家的疫苗供应与管理策略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德国流感疫苗供应方面存在需求预测可靠性不足、行政流程复杂、订单缺乏约束性、医务人员财务风险过高、疫苗浪费严重及疫苗补货机制不完善等多重挑战。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参照国家已建立多种有效解决方案,例如:澳大利亚实行跨州疫苗需求预测及严格的疫苗登记制度;加拿大依靠联邦-省级批量采购协调疫苗分配并有效利用剩余库存;英国通过ImmForm在线平台实现集中订购与实时监测;美国鼓励采用预订单模式以减少供应链延迟;瑞士建立疫苗库存紧急调配机制;新加坡则通过公私合作方式优化疫苗分配。
研究建议,德国应重点建立中央订单平台以提高需求预测准确性,实施更具约束力的预订单制度,引入疫苗回收与再分配机制,并加强疫苗接种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进一步优化监测能力。此外,研究指出,新兴mRNA疫苗技术的应用有望缩短疫苗生产周期并提高供应的灵活性。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25-22420-0
编译整理:朱姿颐 邓天怡
审核校对:李周蓉 刘子祺
排版编辑: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