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论由四位客座编辑共同撰写,是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VaxLab)在在《贫困所致传染病》上发表的系列专题“推进中国的国家免疫规划:提高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总起文章。社论着重探讨中国的免疫规划的实施及重点非免疫规划疫苗的覆盖情况,重点关注提高疫苗覆盖的策略。此外,社论也提到VaxLab未来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疫苗筹资、免疫接种覆盖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以及孕产妇疫苗接种。VaxLab的研究工作将扩展到东南亚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尤其是面临疫苗筹资和接种挑战的中等收入国家。
新冠疫情对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按时接种的影响:以上海为例的队列研究
本文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上海市疾控中心团队发表于《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研究利用上海市免疫接种信息系统,对2018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0日出生儿童开展回顾性队列分析,按预期接种时点所处的新冠疫情阶段(流行前/后、基线期、流行期)评估三类含百日咳成分疫苗(DTP, DTP-Hib, DTP-IPV-Hib)的覆盖与按时接种情况。Kaplan–Meier 与多变量Cox模型结果显示:当接种窗口遇到疫情流行期时,按时接种概率显著下降(如2月龄时基线期0.89〔95%CI: 0.86–0.92〕,流行期0.53〔95%CI: 0.51–0.55〕),相较基线期,在3月龄与5月龄的按时接种风险比分别降低12%(HR=0.88,95%CI 0.86–0.90)与9%(HR=0.91,95%CI 0.87–0.94),而在流行期分别降低49%(HR=0.51,95%CI:0.49–0.53)与57%(HR=0.43,95%CI:0.40–0.46)。研究提示,疫情高峰对常规免疫的“时效性”冲击尤为明显,需通过针对性的补种与服务保障策略缓解中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