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其筹资、采购、供应与交付关系到我国传染病防控的效果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11月21日,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昆山杜克大学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以下简称“创新实验室”)主办“疫苗筹资采购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疫苗筹资采购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疫苗筹资采购的国际经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分享。
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汤胜蓝教授首先致开场辞,他表示本次会议是创新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疫苗筹资及采购领域组织的首次专题研讨会。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创新实验室和各方合作伙伴一起,开展多项研究、撰写基于国家免疫规划、HPV疫苗等领域的政策文件,并通过不同媒体渠道进行了倡导和传播。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旨在进一步加强疫苗筹资及采购领域国际实践及国内研究进展的交流。
研讨会的主讲嘉宾包括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应晓华教授,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助理教授张灿、CHAI克林顿健康倡议组织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疫苗区域经理Putri Herliana、新疫苗引进和服务高级助理Anithasree Athiyaman,以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研室青年副研究员江蔚曦博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张佳慧博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免疫服务室主任余文周博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王伟炳教授,与各位主讲嘉宾展开了热烈讨论。以及来自深圳市健研数管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等机构及高校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了本次会议。。
来自克林顿健康倡议组织(CHAI)的两位嘉宾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引入肺炎球菌疫苗(PCV)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自2016年以来,CHAI在印度尼西亚支持政府引入PCV疫苗的决策和实施,推动政府提升疫苗覆盖的政治承诺,印度尼西亚已计划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PCV疫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应晓华教授应邀介绍了中国药品集采的经验,分析药品集采的模式、特征、价格决定因素及其成效,以及探索药品集采模式在疫苗采购中的借鉴价值。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研室青年副研究员江蔚曦博士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二类疫苗的采购与筹资模式。目前部分省市实施了财政支持的部分二类疫苗接种项目,或开通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二类疫苗,但尚未形成全国层面的政策。探索二类疫苗采购和筹资模式的政策突破对于提升二类疫苗接种覆盖率至关重要。
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助理教授张灿博士从国家及国际组织层面,介绍了疫苗招标采购的参与方、流程、供应商选择以及定价,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
在讨论环节,与会研究者与嘉宾就PCV疫苗的引入经验、政府及国际组织合作、成本效益证据呈现、各国在引入新疫苗方面的采购纳入机制等展开热烈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张佳慧博士高度评价本次会议的分享内容,她表示二类疫苗的筹资和集采需要更多考虑前提条件是否具备——其一是采购和筹资是否有公共的、强有力的统一采购主体,其二是能否实现量价挂钩。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杜珩博士做了研讨会总结,她表示研讨会就国内外对于疫苗筹资及采购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也为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和思考。对于新疫苗在中国的引入,或可能从个别省份的试点开始,并可以参考HPV付费疫苗在中国的推动进展情况。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其筹资、采购、供应与交付关系到我国传染病防控的效果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11月21日,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昆山杜克大学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以下简称“创新实验室”)主办“疫苗筹资采购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疫苗筹资采购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疫苗筹资采购的国际经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