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发布GBD全球疫苗覆盖最新数据:进展放缓,亟需关注

自 1974 年启动以来,扩大免疫规划 (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EPI)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常规儿童疫苗接种,全球估计有 1.54 亿儿童避免了死亡,其中95%为5岁以下儿童。 然而,近几十年来,免疫覆盖不平等、进展停滞不前的现象持续存在,新冠大流行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6月24日,基于202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项目的最新数据,《柳叶刀》发布了由GBD疫苗覆盖合作者团队提供的1980年到2023年各国常规儿童疫苗覆盖率的最新估算结果,涉及204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全球儿童应接种的11种疫苗或其成分组合。研究也基于历史趋势,评估大流行对疫苗覆盖率的影响、预测到2030年部分疫苗的覆盖水平,以及分析到2030年将零剂次儿童人数减半所需的努力。

研究指出,尽管过去半个世纪疫苗推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当前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升出现明显放缓,部分地区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甚至出现了 “免疫倒退”,亟需全球多方的共同努力“收复失地”,以实现2030年全球免疫目标。

EPI取得显著成就,但进展放缓

研究显示,自1980年以来,超过40亿名儿童因EPI计划获得免疫保护。卡介苗、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早期的EPI疫苗的接种覆盖率几乎翻了一番。但整体来看,全球疫苗覆盖率的增长早在2010至2019年间便放缓或趋于停滞,而那时还未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部分较新的EPI疫苗的推广进展相对更稳健。至2019年,乙肝疫苗第三剂次(HepB3)、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第三剂次(Hib3)、风疹疫苗第一剂次(RCV1)的覆盖率已接近早期EPI疫苗,而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第三剂次(PCV3)和轮状病毒疫苗的全球覆盖率则分别达到48.1%和38.8%。

图1 全球疫苗覆盖情况
DTP1:第一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MCV1:第一剂麻疹疫苗;DTP3:第三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HepB3:第三剂乙肝疫苗;Pol3:第三剂脊髓灰质炎疫苗(脊灰疫苗);Hib3:第三剂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MCV2:第二剂麻疹疫苗;RCV1:第一剂风疹疫苗;PCV3:第三剂肺炎球菌结合疫苗;RotaC:轮状病毒疫苗全程接种 

新冠大流行发生后,所有早期 EPI 疫苗的全球覆盖率均有所下降,始于 2020 年,在 2021 年和 2022 年普遍上升,随后有所改善,但到 2023 年仍未完全消除。据估计,2019 年(大流行前的最后一个参照年)至 2023 年期间,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剂次(Pol3)的覆盖率下降幅度最大(2.8%),而首剂百白破疫苗(DTP1)的覆盖率下降幅度最小(1.6%)。

虽然较新的EPI疫苗覆盖率在 2020-2023 年期间继续增加,但在没有大流行的情况下,这些增长并没有跟上预期。研究预估大流行对全程接种轮状病毒疫苗(RotaC)的影响最大。研究通过反事实分析估计,与未发生大流行的情况相比,2020 年至 2023 年期间完成轮转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减少了约 1660 万人。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麻疹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零剂次儿童”趋势分析

1980年至2019年期间,全球零剂次儿童(本研究以1岁以下未接种过首剂次百白破疫苗的儿童为分析指标,指标缩写为DPT1)的数量显著下降,估计减少了74.9%,从1980年约5880万减少到2019年的1470万。然而,这一成就并未在各地区均衡体现。撒哈拉以南非洲因卫生体系薄弱、高出生率和区域冲突频发,零剂次儿童的减少幅度远不及其他地区。

1980 年,约53.5%的零剂次儿童仅生活在五个国家: 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截至2023年,全球超过一半的零剂次儿童集中在八个国家:尼日利亚、印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苏丹、印度尼西亚和巴西。

图2 全球不同区域及国家组的百白破疫苗第一剂次覆盖率

新冠大流行以及近期冲突造成的免疫接种服务中断,导致全球自 2020 年以来又有数千万儿童错过了常规疫苗接种,增加了他们罹患可预防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在 2020 年至 2023 年期间,大流行的冲击导致零剂次儿童总数增加了 1200 万。 

2023年,全球零剂次儿童数量升至1570万,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近100万,且在2021年一度达1860万的高点。截至 2019 年,已有 38 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 99% 或更高的 DTP1 接种率,但到 2023 年,这一数字将降至 24 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零剂次负担最重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人口结构上的双重挑战。尽管有研究预计 2023 年至 2030 年期间全球出生人口将减少 1.6%,但许多高负担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目标人口将有大幅增长(如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这些人口压力,再加上现有卫生系统的限制,突出表明在这些环境下,改善疫苗接种的策略需要比人口增长更快,包括加强外展服务、简化接种模式和创新的人力资源分配。

未来仍需全球共同努力

巩固过去50年来常规儿童免疫接种取得的成果并进一步拓展,仍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免疫议程2030》提出,到2030年实现将全球零剂次儿童减半并将关键疫苗的全球接种覆盖率提升至90%的目标。然而,本研究预测显示,如当前政策和投入水平不改变,这些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文章作者认为,随着最近全球免疫筹资环境的变化,包括美国国际开发署支持的计划大规模终止,美国宣布削减对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以及全球对发展援助承诺的更广泛削减,国家财政空间缩小等情况,任何新疫苗的引入都将面临风险,疫苗接种覆盖率可能会下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此外,疫苗犹豫问题也在部分地区成为主要挑战。尽管公众对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的总体信心仍然相对较高,但新冠大流行清楚地暴露了公众对卫生政策的不信任,这可能会在未来影响公众对儿童疫苗的看法。

针对这些挑战,研究报告呼吁全球卫生合作伙伴、国家政府和社区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策略。例如,加大对边缘化社区的支持,提高疫苗可及性,增强地方社区卫生工作的能力,以及通过科学传播和公众教育应对疫苗犹豫问题。

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儿童常规疫苗接种需要投入大量的全球资源,但事实证明,无论是从挽救生命还是从投资回报来看,儿童免疫接种都是已知的最成功、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战略之一。

研究强调,疫苗接种覆盖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数百万儿童的生命获得保障。全球各方应坚定不移地支持疫苗接种事业,将基础免疫纳入初级卫生保健体系核心内容,秉持“人人享有疫苗保护”的信念,让这一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工具惠及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编译整理:郭磊

审核校对:潘张旸

排版编辑:刘子祺,李睿彤


关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旨在系统评估全球及各国、各地区在人群健康、疾病负担和健康风险因素方面的变化。GBD 项目采用统一的分析框架,对全球数百种疾病、伤害及其危险因素所导致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等进行量化,是目前最全面、最具权威的人群健康数据平台之一,为各国制定卫生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更多详情,前往官网查看:https://www.healthdata.org/research-analysis/gbd-data


查看原文:

Haeuser E, Byrne S, Nguyen J, Raggi C, McLaughlin SA, Bisignano C, Harris AA, Smith AE, Lindstedt PA, Smith G, Herold SJ.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trends in routine childhood vaccination coverage from 1980 to 2023 with forecasts to 203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3. The Lancet. 2025 Jun 24.

其他新闻

代表性地区的基本情况、接种政策及效果、宣传推动情况

(1) 成都市

 

基本情况

成都市2022年度GDP为20817.5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七。成都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成都市宫颈癌综合防控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3-14岁在校且无HPV疫苗接种史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进口二价0-1-6三剂次、进口四价0-2-6三剂次。资助政策为国产二价疫苗(沃泽惠)免费,其它疫苗补贴600元/人,并自付20元/剂接种费。疫苗接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学校所在地预防接种单位负责。截至2022年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达90.04%[14]。

宣传推动

成都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讲座、知晓日、义诊咨询、专题课程、专题活动等,载体包括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等,覆盖相关医疗机构300余、社区300余个、和公众场所90余个。面向适龄女孩及监护人、适龄女性及全体市民开展广泛宣教,宣传材料发放至近9万名群众,讲座活动覆盖近2万名群众。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其它女性常见疾病防控等。

(2) 济南市

 

基本情况

济南市2022年度GDP为12027.5亿元,位列全国城市排名20。2021年,济南市出台《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一济南市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4周岁且无HPV疫苗接种史的在校七年级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资助政策免费接种。疫苗接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安排分班级分时段前往学校所在地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接种。截至2022年1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达
94.4%[15].

宣传推动

济南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采访、线上线下专题活动,载体包括网络媒体、纸媒、科普展板、宣传手册、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济南HPV疫苗接种手册,宣教人群广泛涵盖全体市民,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等知识。

(3) 鄂尔多斯市

 

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2022年度GDP为5613.44亿元,全国地级市第45位。2021年,鄂尔多斯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鄂尔多斯行动创新模式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2020年8月,鄂尔多斯市在准格尔旗率先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目标人群为全市当年13-18岁在校且无HPV疫苗接种史女生。免疫程序为进口二价0-1-6三剂次,

2023年起调整为13-14岁女孩0-6二剂次。资助政策为疫苗免费,自付20元/剂接种费。组织方式为疫苗接种服务中心根据任务安排联系学校,有规划的通知适龄女孩前来完成HPV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11月,目标人群首针接种率接近70%[16]。

2022年8月,启动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高三女生接种四价和九价HPV疫苗的试点工作,利用暑假时间展开接种,力争在2023年年底达成90%的接种目标[17]。自鄂尔多斯之后,由政府主导的HPV疫苗惠民行动在多地等涌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多主体参与到HPV疫苗支持项目,如慈善总会、医院、妇联等为主体单位牵头组织开展了一些公益活动。

宣传推动

鄂尔多斯市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包括讲座、知晓日、义诊咨询、专题课程、专题活动等,载体包括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等,宣教人群广泛涵盖在校女孩及监护人,适龄女性及全体市民。宣教内容包括HPV疫苗接种、两癌防控、其它女性常见疾病防控等。

(4) 西安市

 

基本情况

西安市2022年度GDP为11486.51亿元,排名全国第22位。2021年,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全市年龄满13周岁(初中)在校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进口二价0-1-6三剂次,进口四价和进口九价0-2-6三剂次。接种政策为自愿自费。各区(县)合理设立HPV疫苗专项疫苗接种门诊承担接种任务,并及时将接种信息统一录入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平台。

宣传推动

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宫颈癌综合防治宣传方案》(市健办发〔2022〕12号)。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义诊等形式,宣传册、宣传栏、展板、电视、微信公众号、报纸等载体普及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

(5) 西藏自治区

 

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2022年度GDP为2132.64亿元,经济总量整体规模相对其他省份较小,人均GDP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2022年出台《西藏自治区妇女“两癌”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推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

接种政策及效果

目标人群为13-14岁在校女生。免疫程序为国产二价0-6二剂次。资助政策为免费。由学校组织,接种者在商定接种时间携带个人身份证明材料与法定监护人一同前往定点接种单位接种。

宣传推动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对适龄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种工作的意义及内容进行广泛宣传。

近年来各地HPV疫苗惠民项目信息

“疾病负担”指标解读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 BOD)是指疾病造成的失能(伤残)、生活质量下降和过早死亡对健康和社会造成的总损失,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

 

在疾病的流行病学方面,衡量疾病负担的常用指标包括传统指标和综合指标。

 

传统指标

传统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包括:用于描述和反映健康状况与水平的常规指标,如死亡人数、伤残人数和患病人数等绝对数指标;以及用来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疾病分布差异的指标,如发病率、伤残率、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和住院率等相对数指标。

 

上述传统疾病负担的衡量指标基本上只考虑了人口的生存数量,而忽略了生存质量,不够全面;但优势在于资料相对计算方便,结果直观,可用于各种疾病的一般性描述。

 

综合指标

疾病负担不等同于死亡人数,综合指标弥补了传统指标的单一性,且可以让各种不同疾病造成的负担之间相互比较。

 

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通过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来估计疾病负担的大小。但忽略了疾病造成的失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将死亡和失能相结合,用一个指标来描述疾病的这两方面的负担。它包括因早死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L)和因伤残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YLD),即DALY=YLL+YLD。目前,DALY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最具代表性、运用最多的疾病负担评价指标。

 

健康期望寿命(HALE):指具有良好健康状态的生命年以及个体在比较舒适的状态下生活的平均预期时间,综合考虑生命的质量和数量两方面。

 

 

随着疾病负担研究的深入,其测量范围从流行病学负担扩大到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详细见:疾病的“经济负担”怎么计算?

 

参考资料:

陈文. 卫生经济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李茜瑶,周莹,黄辉等.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5):777-780.

什么是“年龄标化”?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年龄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发病率为例,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癌症新发病例的情况。由于年龄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

 

如果两个国家的人群年龄结构相差很大,例如A市老年人口比例更大,B市年轻人口占比更高,直接比较两地癌症发病率的高低,我们不能确定发病率较高的市,是因为年龄构成不同还是因为其他影响因素(如饮食习惯、环境等)所导致。因此,需要用“年龄标化”的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处理数据,排除年龄影响因素的干扰,再来比较两地的发病率数据。

 

以发病率为例,即把原始数据套到一个“标准年龄结构人群里”,计算出”年龄标化发病率“,这样人群结构不同的A市和B市,就能在同一个指标尺度下进行“发病率”比较。年龄标化通常有“中标率”,即我国各地基于某一年份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构成作为标准计算,国内不同地区的疾病数据比较采用的是“中标率”;另一种是“世标率”,即用世界标准人口构成机型标化计算,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指标比较。

 

同样地,以死亡率为例,应特别注意各之间地人口构成的差异。用标准化死亡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甲、乙两地在未标化前的肺癌死亡率相同,但实际上乙地人群的肺癌死亡率要明显地高于甲地,其原因在于甲地男性老年人口居多,而肺癌的死亡率又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所以用未标化率进行比较时,就会得出甲乙两地肺癌死亡率相同的错误结论。

 

参考资料:

 

张科宏教授:年龄标化的患病率 – 丁香公开课 (dxy.cn)

科学网—癌症(粗)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的区别 – 杨雷的博文 (sciencenet.cn)

WHO年龄标化死亡率定义及计算方法

沈洪兵,齐秀英. 流行病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疾病的“经济负担”怎么计算?

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的费用。通过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可以从经济层面上研究或比较不同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总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无形疾病经济负担。

直接经济负担:指直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总费用,包括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和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两部分。直接医疗经济负担是指在医药保健部门购买卫生服务的花费,主要包括门诊费(如挂号费、检查费、处置费、诊断费、急救费等)、住院费(如手术费、治疗费等)和药费等。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包括和疾病有关的营养费、交通费、住宿费、膳食费、陪护费和财产损失等。

间接经济负担: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和社会带来的有效劳动力损失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具体包括:劳动工作时间损失、个人工作能力和效率降低造成的损失、陪护病人时损失的劳动工作时间、精神损失等。

无形经济负担:指患者及亲友因疾病在心理、精神和生活上遭受的痛苦、悲哀、不便等生活质量下降而产生的无形损失。

 

参考资料:

陈文. 卫生经济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李茜瑶,周莹,黄辉等.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5):7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