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联合疫苗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病原体相关抗原,加以佐剂、防腐剂、稳定剂等联合配制而成,包括多价疫苗和多联疫苗。多联疫苗由不同病原的抗原组成,可同时预防多种病原体所引发的疾病,多价疫苗则包含同一种病原的不同亚型或血清型,可预防同一病原体的不同抗原所引发的疾病,起到更广泛的风险防范效果。
随着疫苗种类的增加,推广能够同时预防多种疾病的高效联合疫苗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它们不仅能够减少受种者的疼痛、减少预防接种人员的工作量,也能优化卫生体系资源利用,为研发机构提供创新动力。多数研究证实,联合疫苗具有与单价疫苗相似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倡导接种联合疫苗以减少接种针次。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将五联、六联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我国《疫苗管理法》也明确提出支持多联多价等新型疫苗的研制。然而,我国儿童联合疫苗应用情况不佳,接种针剂数过多等问题突出。
证据搜集主要方法
团队成员搜索了现有中文与英文文献数据库(如PubMed、万方、CNKI等)、原始数据库(包括Global Burden of Disease、WHO Immunization Data Portal)、互联网灰色文献、国际组织研究报告、立场文件和政策条文。团队成员将儿童用联合疫苗、四联、五联、六联疫苗及具体疾病名称作为检索关键词,针对高质量研究和证据基础,提取与关注领域相关的重点信息、国内外主要研究,并对信息进行了全面整理和整合,从而形成现有“实践与科学依据”报告。
本证据库梳理了与儿童用多联疫苗相关的国内外主要研究发现、循证依据,涵盖儿童中常见的疫苗可预防疾病负担,着重关注儿童用多联疫苗的优势、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总结归纳了儿童用多联疫苗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应用经验,旨在为政策制定、宣教科普等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起到优化免疫程序、提高联合疫苗覆盖率,促进人群健康的作用。
报告主要发现
报告的主要发现如下:
- 儿童中常见的疫苗可预防疾病负担
本报告中包含的十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大多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是威胁全球婴幼儿健康的重要原因。中国的百日咳、腮腺炎及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疾病发病率远超于全球平均水平,而水痘病毒、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等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 儿童用联合疫苗能使受种者、照护者、医务人员、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及研发机构获益
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与儿童用联合疫苗相关的成本效益及社会价值研究,研究发现对于推广儿童用联合疫苗具有较强的证据支持。对于受种者来说,儿童用联合疫苗可以提高接种依从性和及时性,减少接种次数,规避疼痛;对于照护者来说,直接医疗、直接非医疗及间接社会成本都将得到缩减;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工作负担和注射相关风险会减轻,效率得以提高;对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来说,相关物流成本会降低,免疫程序可以得到优化。此外,企业通过研发和创新激励,开发联合疫苗。
- 大多数四联、五联及六联疫苗具有非劣于低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
应用高效儿童用联合疫苗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之一。目前已有多种四联、五联及六联疫苗获批上市。在多个国家所进行的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证实,以百白破、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为基础开发的四联、五联、六联疫苗均具有非劣于低价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而以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为基础开发的四联疫苗可能导致略高的发热、惊厥及疼痛等反应的发生概率。
- 儿童用联合疫苗已被许多国家使用,覆盖率较高,接种价格较低,并由公共医保支付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高效儿童用联合疫苗已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依靠国家保险或公共医疗项目支付,覆盖率接近或超过90%。而在部分受全球疫苗免疫联盟资助的发展中国家中,疫苗覆盖率也已达到80%左右。
- 在中国推广儿童用联合疫苗的进程较为缓慢,并受到来自免疫规划设计、政策制定、研发、疫苗犹豫等方面的阻碍,实施循证决策机制还需补充完善相关证据缺口
高效儿童用联合疫苗在中国的研发及应用现状可以被总结为:1)研发能力不足,2)费用较高,及3)接种率较低。在中国推广该类疫苗还需解决与现有免疫程序的冲突,促进多联多价疫苗相关政策的优化、鼓励企业合作、提高疫苗意识和接受度,并完善循证决策所需的证据缺口。
审核校对:陈姝,邓添艺,蒋梦露
排版编辑:祖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