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全球发展框架内的健康倡议:强化国家免疫规划国际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和昆山杜克大学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联合主办。今年是全球扩大免疫规划项目(EPI)启动50周年纪念,会议的举办旨在促进地区和国家间免疫规划实践经验的交流,并在我国和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推动免疫规划策略的优化。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政府智库、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疾控单位、我国多所高校等机构的代表共计90余人出席了该会议。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司司长夏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以及来自全球疫苗及免疫联盟(Gavi)、昆山杜克大学、澳大利亚国家免疫研究与监测中心、斯里兰卡卫生政策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的专家代表出席开幕环节,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周太东、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主持分别主持开幕演讲和主题演讲。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照表示,健康是全球具有普遍共识的发展议题,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国家免疫规划是健康促进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对于预防疾病、降低全球疾病负担、促进人口可持续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全球正经历多重风险挑战,实施预防为主的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是夯实全球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中国是扩大免疫规划的受益者,也为全球扩大免疫规划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我国先后经历了“4苗防6病”“5苗防7病”“14苗防15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不断丰富,覆盖受益人群从儿童扩展到成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司司长夏刚表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免疫规划工作,通过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动方案(2024—2025年)》等,提出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不断优化完善免疫策略。”
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完善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将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用麻腮风疫苗替代麻风疫苗,进一步提升了人群免疫水平。夏刚表示:“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健康需求持续提升和疾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国家疾控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法律法规和规划行动的要求,不断优化完善国家免疫规划策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便民、优质高效的预防接种服务,着力推动我国免疫规划事业高质量发展。”
应对全民疫苗覆盖的挑战
研讨会围绕“应对中等收入国家在实现全民疫苗覆盖方面的挑战”“新疫苗引入的实施”和“改进疫苗/免疫服务的公平性”议题展开讨论。
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中,Gavi的中等收入国家主任阿德里亚娜·希门尼斯-昆博士系统介绍了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免疫覆盖挑战以及Gavi“中等收入国家支持计划”,她也分享了当前Gavi在亚太地区引入新疫苗的成功经验,以及Gavi针对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提供的新疫苗引入的支持体系。
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汤胜蓝教授介绍了团队在过去一年针对部分东盟及南盟国家开展的免疫规划实施情况的比较分析研究,基于不同国家免疫规划实施的进展,系统梳理了在免疫覆盖方面的共性挑战,呼吁相关国际组织完善对中等收入国际的支持政策及搭建相关平台,推进地区间的交流合作。
澳大利亚国家免疫研究与监测研究所主任克里斯汀·麦卡特尼教授分享了“国家免疫技术咨询小组(NITAGs)在优化国家免疫规划中的作用:来自澳大利亚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经验”。她指出,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疫苗问世,而一些国家尚未引入现有的一些重点疫苗,各国需要在其国家治理结构中建立相应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NITAG的作用,为国家免疫规划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建议。
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任明辉博士主持的小组讨论,围绕“应对中等收入国家在实现全民疫苗覆盖方面的挑战”,邀请来自中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代表参与分享和讨论。任明辉教授在讨论总结中指出,疫苗是一个极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也是实现“2030全民健康覆盖”目标的重要手段。免疫覆盖不只限于卫生健康领域的讨论,还要从全球发展角度纳入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对话,建立合作机制。
促进各国最佳实践的交流
在上午大会环节和下午的平行讨论中,不同国家的代表就实施免疫规划的实践,分享了进展、经验与思考。斯里兰卡卫生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拉维·纳兰-埃利亚博士分享了“斯里兰卡免疫规划成功经验:关键动因、当前调整和基于澳洲免疫登记系统的启示”。他表示,斯里兰卡的免疫规划自建立以来保持高覆盖率,与整个卫生体系的成功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引入对于免疫规划的实施很关键,但大量的基础工作仍无法忽略。
印度尼西亚免疫规划技术咨询专家组主席斯丽·瑞泽吉·哈丁格鲁分享了“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印度尼西亚经验”,印度尼西亚近年来先后将肺炎球菌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她详细介绍了印尼的免疫规划技术咨询专家组的工作机制以及在新疫苗引入中发挥的作用,每种新疫苗的引入都有其独特的挑战,需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来应对。
来自马来西亚卫生部的塞亚吉拉·阿克莫博士从卫生技术评估的角度,分享了马来西亚卫生部的经验以及新疫苗引入中马来西亚如何开展基于循证的决策。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系名誉教授,埃默里疫苗中心前副主任沃特·奥利安斯坦博士分享了美国通过“消除麻疹行动”建立和加强国家整体免疫规划的经验及启示。
多位与会专家也分享了中国在免疫规划方面的进展、实践经验与思考。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循证室主任马超介绍了“中国国家免疫规划及国家免疫技术咨询小组(NITAG)的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余文周分享了“提高中国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覆盖率策略和措施思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教授就“中国宫颈癌消除优化路线与HPV疫苗免疫策略的研究”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我国不同地区HPV疫苗接种试点的开展情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学系主任崔富强教授分享了“乙肝疫苗纳入中国儿童免疫规划的启示”,为发展中国家的免疫规划实施提供借鉴经验。
从全球及区域协作机制的角度,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助理教授刘扬分享了“疫苗影响力评价建模研究联合学会:推动实现更加公平的疫苗接种与免疫服务”;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行为与实施科学中心研究员尼哈瑞卡·鲁斯塔吉博士介绍了亚太免疫联盟(Asia Pacific Immunization Coalition, APIC)的工作,APIC通过一系列区域合作,链接科学研究、政策倡导以及强化免疫规划的实施。
在会议后的闭门讨论中,与会代表重点围绕中国免疫规划策略优化、新疫苗纳入的可持续筹资模式、扩大免疫规划人群覆盖以及提高免疫规划可及性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