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1. 2018-2021年甘肃省HPV疫苗覆盖率及接种后不良反应监测真实世界数据分析
该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结果发表于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上,研究从中国疫苗免疫后不良反应(AEFI)中收集HPV疫苗疑似不良反应数据,调查了甘肃省2018年至2021年HPV疫苗接种覆盖率和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9-45岁女性第一剂次HPV疫苗接种率为2.02%,其中9-14岁女性接种率最低,不足1%。女性接种HPV疫苗后报告的常见不良反应和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每10万剂11.82例和0.39例。研究团队认为,甘肃省9至14岁女性HPV疫苗接种覆盖率明显偏低,亟需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接种HPV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预期范围内,表明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4.2315653
2. 数字化服务提高预防接种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数字化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已是必然趋势。本文发表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从明确预防接种数字化服务概念入手,介绍当前国内外发展现况,分析先行地区现有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借鉴总结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指出应建立数据互通共享的部门协调机制、制定数据标准及功能性规范、完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功能、加强数据收集与分析利用、强化预约管理和科普教育,为我国预防接种数字化服务的建设提供指引。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2150-20231012-00262
3. 美国 COVID-19 疫苗分发战略、系统、绩效和经验教训
该报告在线发表于Vaccine。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美国CDC免疫接种服务部支持并执行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疫苗分发工作,向境内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维尔京群岛等属地提供了近 10 亿剂新冠疫苗。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国动员的规模和复杂性带来了许多以前未曾预见的挑战,特别是在冷冻和超低温条件下运输和储存新冠疫苗。本文介绍了支持分发美国政府采购新冠疫苗的基础设施,以及为支持新冠疫苗接种的需求,进一步开发的基础设施、流程和沟通工作,并介绍了所吸取的经验教训。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4.02.020
4. 14国横断面分析医疗系统质量与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性
研究发表于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研究采用随机效应荟萃分析法对各国的估计值进行了汇总,探究14个国家的接种者如何使用和评价其医疗系统,以及与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性。至少接种两剂或三剂疫苗的覆盖率从印度的 29% 到秘鲁的 85% 不等。更多使用医疗保健服务、拥有固定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以及接受其他预防性医疗服务与新冠疫苗接种呈正相关。对医疗卫生系统和政府的信心也增加了接种疫苗的几率。相比之下,医疗保健需求得不到满足、遭受歧视或医疗失误则会降低接种疫苗的几率。研究者认为,建立强大的初级保健系统并确保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的基线质量水平应成为大流行病防备战略的核心。
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23)00490-4
5. 日本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回顾
本文发表于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在日本,监测免疫接种安全性有两个数据来源。一是来自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个案安全报告(ICSR),二是来自市场授权持有人(MAHs,通常是负责生产、推广和销售疫苗的企业或组织)的个案安全报告。尽管免疫接种对维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但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AEFI)仍有一定的发生率。因此,开展免疫接种后安全监测和救助制度,确保公众安全实施免疫接种极为重要。本文概述了日本的 AEFI 监测系统和独特的补偿系统(即所谓的救济系统)。此外,还具体说明 了AEFI 监测和救助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介绍日本未来计划建立的免疫相关系统。
https://doi.org/10.1097/inf.0000000000004184
6. 菲律宾将新冠疫苗接种纳入初级保健服务的试点评估
本文发表于Global Health Science and Practice,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参与式实施研究,选定位于菲律宾伊洛伊洛省的初级卫生服务机构,将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纳入公共医保资助的初级保健福利包,通过RE-AIM(覆盖、有效性、采用、实施和维护)框架分析,干预措施在RE-AIM五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改善,具体表现在患者登记、计划生育服务和新冠疫苗接种流程改善。研究验证了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纳入初级保健场景的可行性,强调了利用现有初级保健服务和筹资机制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整合切入点的潜力。
https://doi.org/10.9745/ghsp-d-23-00202
7. 特定培训模式对乌干达疫苗冷链管理的影响
疫苗的供应链管理面临许多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文章发表于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olicy and Practice,纳入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一年以上并通过健康管理系统(HMIS)进行报告的机构,每名冷链操作员都接受了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综合培训。研究发现,疫苗冷链处理人员的知识水平(62.42%)高于平均水平,但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在有效疫苗管理(EVM)中规定的 80% 的目标。与此同时,培训对人员的日常工作实践有利,开展多次培训的效果虽微,但效果越来越好。
https://doi.org/10.1080/20523211.2023.2292717
8. 通过数字化转型加强印度的免疫接种服务
文章发表于Preventive Medicine。电子疫苗信息网络在印度被用于管理免疫接种供应链和物流,确保及时有效地分发疫苗。本文总结了印度疫苗接种方面使用的两个平台—— Co-WIN是印度新冠疫苗接种使用的主要平台,用于疫苗预约、接种覆盖率跟踪和不良事件监测。U-WIN系统关联了医疗系统内部不同的数据和账户,如医生注册、医疗设施注册以及Ayushman Bharat健康账户等,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全民免疫规划在管理、行政、治理方面的效率。
两会动态
9. 政协委员建议完善优化审评审批机制,大力推动国产联合疫苗研发
全国政协委员、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在两会期间提交多个有关疫苗行业发展的提案,呼吁完善优化审评审批机制,大力推动国产联合疫苗研发。朱涛认为,我国在多联多价疫苗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布局仍显不足,当前的疫苗监管标准为联合疫苗的创新研发提出了巨大挑战,导致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投入多,不利于创新。除了形成优先需要的疫苗清单,朱涛在提案中还提出,将目前阻碍疫苗创新的问题进行归类。此外,他还呼吁尽快出台国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实施细则,统一补偿标准和流程。指导各地妥善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澎湃新闻
10. 人大代表建议为托幼机构和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万立建议,为托幼机构和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引导适宜群体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进而不断提高全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万立认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他同时指出,国内使用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四价灭活流感疫苗和三价减毒活疫苗,对3岁及以上的儿童和在校学生均适用。建议加强对疫苗生产企业的政策支持,逐步降低流感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使用费用。
南方都市报
编译整理:邓添艺
编辑排版:刘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