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阶段,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仍主要集中于儿童,成人预防接种工作的推广面临五大挑战:从公众到卫生管理者,均缺乏足够认知;缺乏科学、综合性的免疫策略和指南;缺乏筹资机制和投入;缺乏标准、规范和统筹规划;缺乏实施效果的评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余文周博士在2月19日昆山杜克大学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举办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疫苗接种”专题研讨会上表示。
今年是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实施五十周年。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早期阶段主要关注儿童的预防接种,覆盖六种疾病。当前,扩大免疫规划项目致力于预防更多的疾病,并保护每个人一生的健康。202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疫苗与免疫联盟等机构颁布的《2030年免疫议程》,呼吁全球各国在全生命周期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增加公平获得和使用新疫苗及现有疫苗的机会,确保每个人的健康和福祉。
“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国家的预防接种工作重点在生命的前三个阶段——孕期、新生儿期和婴儿期。2022年的数据显示,目前有大约一半的国家在全生命周期提供全覆盖或有选择性推荐的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部全生命周期与整合团队技术官员Laura Nic Lochlainn博士表示。
疾病风险贯穿一生,多数疫苗无法提供终身保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高级顾问Lance Rodewald博士在研讨会中指出,一些儿童疫苗可以提供终身保护,如麻疹、风疹,水痘疫苗、乙肝疫苗等,但还有很多疫苗无法提供终身保护,例如流感疫苗和百日咳疫苗。人体接种流感疫苗后的免疫力在一年内逐渐减弱,流行毒株也会经常变化,因此需要每年接种新的流感疫苗。
“当我们考虑疫苗接种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在疾病风险出现之前就接种,”Lance Rodewald表示。他指出整个生命过程中不同疾病的风险是不同的。例如,带状疱疹的风险在5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增加,接种疫苗对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此外,研究显示,疫苗可预防疾病和其他疾病之间也存在因果关联。得流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住院风险,而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流感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对已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接种疫苗亦有保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研究显示,接种流感疫苗或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或同时接种这两种疫苗,都可以减少慢阻肺患者病情恶化、肺炎和他们的住院次数。一些特定职业的人群,如医护人员,他们面临更高的流感感染风险,因此也需要加强免疫保护,这不仅是保护他们个人的健康,也保护他们的病人和家人的健康。
“疫苗接种并非儿童的专利,疾病的风险贯穿我们一生。在成人阶段,我们有很多重要的时机,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保护我们免于疾病的困扰或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人预防接种需要以年龄、疾病风险和职业为依据,疫苗的终身接种应该成为一种社会规范。”Lance Rodewald表示。
成人免疫规划需要多管齐下的策略
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我国成人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调查。从2019年到2021年,23价肺炎球菌疫苗、HPV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率逐年上升,但相对来说仍然较低。从2021年数据来看,全国18-59岁23价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率仅0.06%,60岁以上的人群也只有1%;HPV疫苗在27-45岁的成年女性人群中,第一剂的接种率为2.34%,而三剂次的全程接种率不足1%; 18-59岁人群流感疫苗只有0.52%,60岁以上人群为4.63%。在已实施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某东部省份,老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种已经达到40-50%,但18-59岁人群的接种率只有0.6%。
“另外一项调查发现,医疗机构对于成人预防接种服务的提供,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场地和人员不足,缺乏激励。接种单位常规预防接种工作和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已经很大。因此,54%的调查医疗机构认为需要更多资源投入才能做好成人预防接种服务,” 余文周表示。
新加坡卫生部传染病政策与应急准备司传染病政策处代理主管林顺国分享了新加坡在成人免疫计划的实施情况。
新加坡自2017年开始实施成人免疫计划,通过包括国家向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公众提供明确的接种推荐建议;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媒体宣传和数字化平台的提醒等,加大疫苗接种的宣传,提高公众认知;提高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政府提供补贴,通过遍布新加坡的初级保健诊所提供接种服务,与学校及疗养院合作推动接种覆盖等策略提高免疫接种覆盖。
“根据新加坡的经验,任何单一的努力都不太可能大幅提高成人疫苗接种率。我们需要多管齐下的策略和统筹规划,” 林顺国表示。他指出,新冠大流行为提升成人免疫接种的认知和接受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人们打破了“疫苗只是儿童接种”的传统观念,并从中受益。
余文周认为,我国需要重视成人的预防接种,下一步工作首先包括接种单位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就近便捷服务;第二,是拓宽筹资渠道,解决谁来支付的问题。第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做好预约管理服务,最后,通过完善监测和评估,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