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孕期新冠疫苗接种经验
美国对孕期女性新冠疫苗的接种建议是随着时间推移和相关数据的积累而调整的。2020年12月,新冠疫苗获得了紧急使用的授权,但疫苗的临床研究未纳入孕妇,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首要工作是调查新冠感染对于孕妇的风险。在初步明确了疾病的高风险,以及从生物学的角度未发现接种疫苗会产生不良影响的证据之后,指南建议孕期女性与医护人员讨论后自行决定是否接种。CDC同时利用美国的疫苗安全监测网络VAERS, VSD和CISA开展监测,同时上线V-Safe自我上报系统,让公众可以通过手机上报接种后的反应情况。在2021年4月,CDC已掌握了早期部分女性(特别是医护人员)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数据,特别是孕中晚期接种的情况;几个月后,关于孕早期接种的数据也进一步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当德尔塔毒株流行的时候,临床监测显示孕妇因感染导致的重症甚至死亡率均在上升,CDC因此立即调整指南,推荐孕产妇、哺乳期或者备孕的女性都应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2023年6月,美国国家免疫实施咨询专家委员会(ACIP)会议对于孕期疫苗接种和感染新冠的影响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数据显示,相对于没有感染的孕妇,感染新冠的孕妇的健康结局明显更差,在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尤其严重。与此同时,新冠相关的住院率在六月龄以下的婴儿中以及65-74岁的成人中几乎一样高。因此,ACIP在2023年9月12号对指南进行了更新,在2023到2024年的接种策略中,建议6月龄以上的人群都应接种已经获批的新一代新冠疫苗。
根据VISION多点电子医疗记录网络的数据显示,在孕期女性和非孕期女性人群中,接种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接近,即孕期女性对疫苗有免疫应答,且整体的有效性和非孕期女性相似。此外,孕前六个月及以上接种最后一针疫苗无法提供有效保护。新冠疫苗在孕期和非孕期女性中,都存在免疫保护衰减的问题。同时,CDC的监测网络也回顾了儿科的临床数据,如母亲在孕中期(孕20周之后)接种第二针疫苗,对保护0-5月龄的婴儿有显著的有效性。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孕妇补接种新一代新冠疫苗对母婴健康的额外获益,以及接种最后一针新冠疫苗基础免疫以及补接种新一代新冠疫苗之间的最佳接种间隔。
部分相关研究
1.https://www.cdc.gov/vaccines/covid-19/clinical-considerations/covid-19-vaccines-us.html#pregnant
2.COVID-NET: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ovid-data/covid-net/purpose-methods.html.Data March 1, 2020 through July 22, 2023. Pre-Delta: March 1, 2020 – June 19, 2021; Delta: June 20–December 18, 2021; Omicron BA.1: December 19, 2021–March 19, 2022; Omicron BA.2: March 20–June 18, 2022; Omicron BA.5 and later (June 19, 2022–October 21, 2023)
3.Schrag S J, Verani J R, Dixon B E, et al. Estimation of COVID-19 mRNA vaccine effectiveness against medically attended COVID-19 in pregnancy during periods of Delta and Omicron variant predomin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J]. JAMA network open, 2022, 5(9): e2233273-e2233273
4.Halasa N B, Olson S M, Staat M A, et al. Maternal vaccination and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for Covid-19 among infan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2, 387(2): 109-119.
孕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接种
从基础免疫学的角度来讲,人体通过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式产生免疫力。对于新生儿来说,从出生到六月龄之间,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无法进行主动免疫。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免疫间隙”。疫苗接种既能保护孕妇自身,又能通过被动免疫机制传递保护力给新生儿。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中,四种疫苗被推荐可在孕期接种,分别是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百白破疫苗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研究显示,孕期接种疫苗不仅可以保护孕妇自身免受疾病侵害,还能将产生的抗体传递给胎儿,在孩子出生后的“免疫间隙”提供一定的保护。
RSV主要在冬季流行,婴儿容易感染,或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针对孕产妇的RSV疫苗(RSVpreF)的获批,使得通过孕妇接种的方式为新生儿提供防护成为可能。通过临床试验,RSV疫苗表现出对新生儿RSV感染的良好保护效力,尤其是对于重症病例的预防效果显著。CDC和ACIP指南建议在孕32到36周之间接种RSV疫苗,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季节性流行差异,推荐接种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以提高疫苗接种的效益。
CDC和ACIP在制定孕期接种指南时,会对获益和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政策建议也兼顾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益,综合考虑疫苗接种的效果、风险、以及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将RSV的季节性流行纳入考虑范围,各地区可以基于本地气候和季节流行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部分相关研究
1.http://www.cdc.gov/vaccines/schedules/hcp/imz/adult-conditions compliant.html
2.ACIP Evidence to Recommendations Framework (cdc.gov)
中国孕期疫苗接种的现状和实践
疫苗可预防疾病(VPD)导致的疾病负担,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感染这些疾病也会影响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回顾全球范围内不同的指南,孕期疫苗接种在接种时间和接种方式的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百白破疫苗在欧美国家被广泛推荐在孕期接种,中国则安排在新生儿阶段接种。这表明国际上对孕产期疫苗接种的指南需要更多协调和统一,以确保实施最佳的母婴健康保护策略。
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备受关注。有研究显示,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对于流产和死产的风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不良妊娠结局如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和早产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影响。在孕期接种百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也未有证据显示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相关。此外,研究发现接种乙肝疫苗对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有效。
我国孕产期疫苗接种的相关研究较少。已有研究显示,我国孕产期妇女的疫苗接种率在1%左右。在调查孕妇接种意愿的研究中,一个北京地区的研究显示15.28%的受调查者有接种的意愿,另外一个研究则为3.6%。孕妇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如对孕产期疫苗接种的知识越丰富,则接种意愿也会更高。此外,孕妇对于疫苗保护婴儿健康方面的作用更加在意。还有研究显示,在医疗服务提供者中,只有21%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意识到可以推荐孕产妇接种流感疫苗。
部分相关研究
1.Mølgaard‐Nielsen D, Fischer T K, Krause T G, et al. Effectiveness of maternal immunization with trivalent inactivated influenza vaccine in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infants[J].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286(4): 469-480.
2.黄振豪, 王开亮, 莫智琴, 等. 深圳市龙岗区孕妇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21,27(08): 594-597
3.王晶, 罗凤基, 马建新, 等. 北京市朝阳区妇儿医院孕妇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5,21(04): 422-427.
4.张春焕, 王小溪, 沈纪川, 等. 广州市荔湾区医务人员对孕期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认知及态度调查[J]. 热带医学杂志, 2017,17(12): 1666-1669.